书摘
-
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美学书摘20世纪20年代现代建筑的诞生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尽管当时许多作品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也很有限。对“天真的观察者”而言,“混凝土建筑”意味着建筑看起来呈单体和立方形。
-
一个具有普罗米修斯心灵的休谟式知识分子只听到现实的声音书摘《记忆萦回》是当代美国最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告别之作,也是他最私人的阅读回忆录,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
沈建中:学路烟云散记书摘还是一个早春的日子,读到戴燕教授《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随即又读了葛兆光教授《余音:学术史随笔选1992-2015》,很多文章都是重读,却有一种“群像”似的感动
-
北宋开封府的十二时辰书摘开封街市的早晨开始得很早,每天早上五更,现在的3点,被称为“报晓头陀”的僧人敲击名为铁牌子的铁牌或木鱼,四处巡行报晓。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舆论界的“德国印象”书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中国舆论界的领袖们纷纷预测德国会取得胜利。陈世宜于1914年9月以笔名“匪石”在《时报》撰文,感叹德国建国“不过四十年,而进步之速如此,其前途宁有涯哉”
-
没有资产,也没有国王:英国流犯到来之前的澳大利亚土著生活书摘一种静态文化,仿佛因自古以来的原始主义而凝固,在亘古不变的风景中保持永恒不变。
-
抗战时期英国对日本侵占中国东沙群岛的考量与应对书摘早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日本已在渐进地向南海诸岛渗透。
-
一场19世纪著名的诽谤官司,赔偿金只有四分之一便士书摘《艺术小史:从史前岩画到当代艺术》是一本艺术史入门书。作者夏洛特马林斯讲述了从洞穴绘画起源,到印象派、立体主义等流派轮番登场,再到当代艺术百花齐放,成为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历程……
-
刘师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不同选择书摘自从孙中山倡导排满革命,特别是到了1900年义和团战争之后,清廷在内外压力下,开始新政,继而开始预备立宪。
-
天灾人祸:郑侠《流民图》的背后书摘“天变不足畏!”“人定胜天!”这样的豪言壮语听起来让人非常振奋,但实际上,天变是十分恐怖的。
-
大萧条时期,艺术和娱乐如何宽慰、启发、愉悦烦恼重重的美国书摘我写完这本书时,美国正在经历自1929年至1941年的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
爱比克泰德:一个人如何在各种场合中保持本性书摘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0-135年)是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师从斯多葛派哲学家鲁弗斯(Musonius Rufus),获得自由。
-
要马斯克还是要苏东坡书摘本书缘起于2012年底我在美国对大选观摩。回想这一年之前的美国,既没有特朗普参选后暴露出来的种种剑拔弩张,也没有拜登入主白宫后的昏昏欲睡。
-
地域饮食文化之于上海:三种视角书摘民国初期,指南书中描绘的各式各样地方饮食,成了人们心中上海都市图景的一个鲜明特征。因此,如果说地域饮食文化已经成为此时上海居民体验都市生活的重要途径,也绝非夸大其词
-
王安忆:虚构中的历史书摘依年份看去,《收获》五十五年总目录几近于一部共和国的历史,而颇具意味的是,一九六六年第三期之后,直至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总共十二年六个月空白,最直接的解释是停刊,然后复刊,但其中却暗含一个潜在的事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