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
-
油莎豆石心 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食用油是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不断攀升,而且存在着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可用耕地数量有限,粮油安全成为一个重大民生课题。油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六千多年。据史料记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油莎草的块茎——油莎豆就是古埃及人的主要食物。油莎豆是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它生命力极强,耐旱、耐涝,分蘖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好,不生病虫害。最主要的是,油莎豆适宜于在沙化土地种植,不占用良田,不与粮食作物争地;更重要的是,油莎豆含油量高,油脂品质好,脂肪酸构成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尽管油莎豆的含油量目前没有花生、油菜和芝麻高,但它的亩产量高,在所有的油料作物中,它是亩产食用油量非常高,平均亩产油量可高达100公斤以上,有“植物油王”之称。其茎叶是优质的饲草,可部分满足饲养业对饲料的需要。随着参与油莎豆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油莎豆种植技术和相关的加工技术的普及成为制约产油莎豆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普及油莎豆的科学知识,传播种植、加工技能,提高油莎豆种植收益和加工效益,联盟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油莎豆》一书,供油莎豆种植户、加工企业和相关人士学习参考。
-
粮食作物防灾减灾知识有问必答刘霞,李勇,穆春华 等编《粮食作物防灾减灾知识有问必答/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答疑系列》共分3章,内容涵盖突发重大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对措施及建议,小麦常见灾害及预防应对,玉米常见灾害及预防应对,以期为广大粮食作物种植者、科技工作者、产业界人士及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
茶叶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覃事永 著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在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生产过程中,不仅与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和地形)密切相关,还与人的栽培管理行为(如施肥、灌溉、修剪、采摘及病虫害防治等)密切相关。《茶叶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系统介绍与茶树生长发育相关的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共5部分,包括茶树的特征特性、茶园建设、茶树栽培、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茶叶加工等内容,书稿配有许多的图片,可读性强。
-
落叶果树栽培技术杨国顺,成智涛 著本书详细介绍葡萄、桃、李、梨、猕猴桃、樱桃、蓝莓、枣、三叶木通9种落叶果树的产业基本情况、主要栽培品种及每种果树的建园、规划、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系列绿色高效栽培实用技术,并附图、表说明与周年管理历,旨在为湖南及南方各省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支持。
-
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李卫东 著本书是为响应种植产业结构调整而编写,主要为读者提供科学、简单、实用的园林花卉栽培技术,也为园林绿化设计提供品种选择、园林花卉栽培和园林养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本书共分七章,系统介绍了园林花卉概况与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并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木本花卉、藤本花卉五大类,详细介绍了85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园林花卉植物的栽培技术。
-
宽窄品牌精品烟叶生产标准体系罗诚,王新伟,孙鹏 编《宽窄品牌精品烟叶生产标准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宽窄品牌精品烟叶原料生产标准体系,包括基础、资源保护、种子品种、生产技术、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内容全面,可指导**种植者、生产者的生产实践,又可供管理者及科研工作者参考借鉴。
-
薯类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姚英娟 编《薯类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马铃薯、甘薯和山药的病虫害发生的分布与为害特点,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病害的侵染特点与防治措施,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等。《薯类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旨在为有关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农技人员提供较为系统的薯类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和防治方面的基础农技知识。
-
小麦赤霉病马鸿翔,周明国,陈怀谷 著《小麦赤霉病》是小麦赤霉病研究的系统论著,以编著者长期研究积累为基础,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小麦赤霉病及其综合防控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新成果,内容涉及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育种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农药学等领域。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分布、化学型、群体遗传多样性、致病性及致病分子机制,揭示了赤霉病的病害循环、发生及流行规律;第二章概述了小麦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毒性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了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产生的环境条件及镰孢菌毒素的治理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及抗病种质发掘,论述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方式与效应、抗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和分子定位,探讨了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总结了常规育种、小麦近缘种质利用、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转基因技术在抗赤霉病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四章归纳了小麦赤霉病化学杀菌剂的沿革、化学防治技术原理与技术及其发展,强调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及其治理技术,展望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理论与技术创新,概括地介绍了赤霉病生物防治;第五章从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抗病品种布局与应用、栽培技术优化、药剂选择与使用等方面解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策略与规程。《小麦赤霉病》内容新颖、系统全面、注重实效,可供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
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班丽萍,闫哲,裴志超 编《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介绍华北地区鲜食玉米主栽品种和鲜食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精选了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18种病害和19种虫害,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系统地介绍了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华北地区鲜食玉米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文字深入浅出,易懂易学,既适合鲜食玉米生产者的需求,也可为鲜食玉米栽培和植物保护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者、生产者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病虫草害的农药使用量及浓度,可能会因为鲜食玉米的生长区域、品种特点及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参考所购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
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编我国青贮饲料质量稳步提升。为全面掌握粮改饲实施区域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情况,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组织实施了粮改饲一优质青贮行动计划(GEAF计划),在粮改饲试点省区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单位和生产企业积极配合下,从种植、调制、评价和利用四个环节推广关键技术,并对全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2019)》,旨在为全国粮改饲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帮助各粮改饲试点省区了解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和安全现状,更好地推进粮改饲政策落地落实,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从《质量安全报告》结果看,我国粮改饲试点省区全株玉米青贮85%以上达到良好水平(其中9%达到优级水平),基本与美国平均水平相当。但是在不同地域、不同畜种、不同养殖规模全株玉米青贮质量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黄淮海地区青贮质量状况好,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青贮质量状况较好,且明显高于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质量高于肉牛场和羊场,养殖规模越大,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