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2022APEC农业合作报告郑江 等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2022年,APEC各经济体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疫后经济复苏。本书主要介绍了2022年APEC重点合作领域、APEC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合作、中国与APEC经济体双边农产品贸易分析、APEC服务业竞争力路线图、APEC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合作、APEC奥特亚罗瓦行动计划,借此书希望能促进APEC各经济体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宗旨,用更加创新、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恢复区域经济增长,共同打造健康、安全、有韧性的亚太区域。本书适合从事APEC学习与研究人员阅读。
-
狼毒繁殖特性与生态学研究张勃 著本书系统介绍了狼毒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种群生态学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高寒退化草地狼毒定居的生境选择及其繁殖和扩散的生态适应机制。全书内容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狼毒的种子生态、种苗发育与定居、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生态、繁殖功能性状的选择与生态适应、种群生态学特征、狼毒的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最后,基于狼毒的繁殖与种群生态学特性,提出了针对不同退化草地类型的狼毒种群防控对策。本书内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适合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从事草业科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参考使用。
-
全球热带作物科技竞争力分析黄贵修 等《全球热带作物科技竞争力分析》由黄贵修等编著
-
一带一路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国际农业经贸潜力与合作战略李先德 等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程度持续加深。2004年起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2013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引进外资规模,中国农业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从“高层互访推动农业合作”到“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从“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到“成功举办世界性农业会议”,从“南南合作”到“全球治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的能力持续增强,农业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农业国际交流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有效服务了农业农村经济大局和国家整体外交。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国对外农业投资与技术转移项目仍存在可持续性偏差、恶性竞争等诸多现实问题,大豆等重要农产品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前国际地缘格局和政治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国际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重大变革、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亟需更大幅度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高中国在全球粮安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
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问题研究李建平,贾凤伶,李俊杰 等 著《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问题研究》内容分别为:天津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分析和发展思路研究、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主要功能及发展前景研究、天津市“十四五”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及重点任务研究、天津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研究、天津市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天津市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十四五”促进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政策研究。
-
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齐学斌,李平,黄仲冬 著《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采取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机理研究与空间分析相结合,以及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作者在华北集约化农区农业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全书分8章,第1章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形势与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第2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及对作物影响试验设计;第3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及对冬小麦品质影响试验;第4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冬小麦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田间试验;第5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夏玉米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田间试验;第6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理指标影响研究;第7章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氮素运移模拟研究;第8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可供从事生态农业、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及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相关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校园有机农场创新与发展杨玲 著暂缺简介...
-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刘杰,史风梅 等 著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球平均气温改变,使全球气候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出现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农业产量、水资源分布以及人类健康状况,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一些地区旱涝频率增加,反常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加大,或降雨减少,河川径流量相应减少,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如果气候变暖太快,许多生物物种就会因对气候不适应而退化,甚至有些物种可能灭绝;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能更加干旱,使本来已经严重的荒漠化进程加速。2019年8月,IPCC正式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一次将气候变化与人类脚下的土地联系起来,并勾勒出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土地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更好的土地管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负面影响的增加,土地必须保持生产力以维持粮食安全。土地状况的变化可以对数百里公里外的气温和降雨产生影响;不当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如为应对粮食减产而进行的耕地扩张,挤占了林业用地空间,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
气候暖化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侯瑞星 著本研究在我国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利用田间尺度的控制试验手段,对温度升高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土壤C循环过程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以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C排放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过程等。在冬小麦生长方面:增温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小麦株高;低幅度增温(土壤增温2℃)冬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有小幅增产(1-3%)的现象。增温缩短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但对生殖生长期影响很小。而中高幅度增温(土壤温度增加2.8和3.5℃)会导致冬小麦持续生长并倒伏,产量下优选降达37%。在土壤碳循环方面:增温会导致翻耕和免耕措施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差别增加,加剧了传统翻耕措施下的水分压力。增温对土壤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增温会促进免耕下土壤碳放,而对翻耕措施下土壤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冬小麦自身对低幅度增温有一定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土壤温度升高2℃将不会影等
-
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培训牛国勤,刘晓梅,王伟 编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的要求.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能力素质,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振兴之农村人才培训》一书。全书共五章,分别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带头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农村改革服务人才、高素质农民等五类乡村振兴人才为对象,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新政策,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介绍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