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技术
-
核分析技术译文集胡晓丹,丁戈龙,刘文彬 著《核分析技术译文集》收录了有关核分析测量方面的典型标准共37篇;其中25篇选自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STM)、10篇选自国际标准(ISO)、2篇选自美国国家标准(ANSI)。内容简介:分析用铀材料的制备和溶解规程(ASTM C1347-02)、钚存在下磷酸体系中Fe(Ⅱ)还原/Cr(Ⅵ)氧化滴定法测定铀(ASTM C1204-02)、钒存在下磷酸体系中Fe(Ⅱ)还原/Cr(Ⅵ)氧化滴定法测定铀(ASTM C1267-00)等等。
-
裂变产物分析技术郭景儒 编《裂变产物分析技术》共分22章,主要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6章,叙述有关裂变反应的基本知识以及裂变产物分析技术的方法学问题,包括放射化学分析法,核物理仪器测量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第二部分16章,对重要的裂变产物元素逐个叙述它们的化学性质,分离及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推荐的分析程序。《裂变产物分析技术》可供核工业领域中从事裂变产物分析的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核事业的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
原子弹秘史(美)罗兹 著,江向东,廖湘彧 译原子弹的研制是影响人类历史的最重大事件之一。本书着眼于大量的历史细节,描述了原子弹研制的过程,以及与原子弹研制相关的20世纪上半叶原子物理学的一系列进展。作者以爱因斯坦、玻尔、齐拉、费米、奥本海默等主要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不但栩栩如生地描述他们的生平和科学活动,而且从社会的、政治的角度、全面反映了原子弹研制的时代背景,科学和政治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对话和冲突。本书是以小说般的行文写成的科学技术史,故事性强且叙事优美,英文原版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美国国家书评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80年代十佳著作”之一,并被译成十余种其他文字出版。 “曼哈顿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大科学工程之一。相关的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科学家的个人探索活动和科学团体的行为,最终都聚集到这个大科学工程旗下。《原子弹秘史》以恢宏的架构和如数家珍般的叙事,阐释了这个最宏伟工程项目的全貌和细节。《原子弹秘史》英文原版作为项目管理类著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向商务人士推荐的75本必谴书”之一。
-
同步辐射X射线应用技术概论程国峰,黄月鸿,杨传铮 编著本书是介绍利用探测器和记录系统接收和分析同步辐射X射线与物质(试样)的交互作用时激发产生各种各样的信号,从而获得有关物质和材料的成分、原子价态和晶体结构信息的专业基础读物。在介绍同步辐射光源的概述(第1章)之后,按同步辐射中的衍射、散射、光谱、成像和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微细加工等五大类实验技术,分章(第2-6章)介绍各自的原理、实验设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应用概要。重点是介绍应用技术基础,不过多涉及各项实验技术在各学科和各种材料中的具体应用。本书可供有一定晶体学和X射线衍射基础的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结构化学、生物学以及地质、矿业、化工、建材、微电子、微机械、医疗、新药、育种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阅,也可供从事同步辐射应用专业人员和各实验站管理人员参阅,尤其适合那些计划到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实验测试的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
核下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赵恒 著核武器问题、核武器的扩散问题、防止核武器扩散问题、核军备控制问题、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机制建立与维护问题,一直是战后国际关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在冷战最紧张时期还是最急迫、最重要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虽然导致两个超级核大国走上核裁军之路,核战争的危险减弱了,但核扩散问题却有加剧的现实与趋势。在防止核武器的横向、纵向扩散过程中,国际社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被统称为“核不扩散机制”。《核不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对核不扩散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核应急监测分队手册夏益华 等 著《核应急监测分队手册》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依据国际上公认的核应急监测原则和要求,结合我国核应急监测分队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实用性手册。它在较系统论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总体目的、任务与要求的基础上,特别具体地介绍了核应急监测分队所需要的各种操作程序,内容丰富,指导性、操作性强。《核应急监测分队手册》可作为我国各核应急组织在策划和指导核应急监测工作,特别是核应急监测分队网络的建设和运作方面提供具体的参考和指导,可供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监测部门、相关科研和教育培训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阅读。
-
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物理导论郑福裕 著《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物理导论》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物理的基础知识。全书共7章:核电厂运行物理基础理论、反应性、反应性系数、燃耗与中毒、反应性控制、反应堆功率分布及其限制以及反应堆启动与停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物理导论》适合于从事核电厂运行及管理人员使用,特别适合于核电厂操纵员培训,也可供高等学校核工程专业师生及从事核电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
-
带电粒子束的理论与设计谢文楷 著《带电粒子束的理论与设计》以新的视角阐释和总结了带电粒子束的基本理论,包括带电粒子动力学基础、带电粒子光学、空间电荷流线性束理论、带电粒子束的自洽理论、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束、强流电子枪、高功率脉冲电子和离子二极管等;较系统地阐述了带电粒子束的产生、成形和传输的基本理论;较深入地叙述了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同时给出典型带电粒子束器件和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带电粒子束的理论与设计》选材精炼、数据可靠、数学推导简明,物理阐述翔实,反映了带电粒子束物理的新进展和学术成果。《带电粒子束的理论与设计》可作为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学科领域,尤其是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及加速器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以上专业的研究生使用。
-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杨朝文 著《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包含有关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物理基础与法律法规基础。在物理基础部分,介绍了原子核与放射性、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剂量学基础、常用核辐射探测方法、辐射来源及其影响、辐射防护、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规则等内容。在法律法规部分,介绍了辐射安全与辐射事故应急、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国内辐射安全监管机构等。《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是环境保护部组织编撰出版的全国放射防护与安全培训的统一教材,可供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相关专业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的教学用书和参考读物。
-
核辐射剂量学钱建复,沈庭云 编著核爆炸或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在军语中,习惯称做核辐射。核辐射剂量学是以核爆炸早期核辐射与剩余核辐射为对象,战时核辐射监测装备技术要求为特点建立的体系。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试验和核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国际反核与辐射恐怖斗争,拓宽了核辐射剂量学的研究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核辐射剂量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实验辐射剂量学和计算辐射剂量学两个分支。剂量学(Dosimetry)这一术语已经不再局限于用剂量计测量吸收剂量了,而仅仅被限制于“吸收剂量”的简称。《核辐射剂量学》以军用核爆炸辐射防护剂量学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上相关的专业书籍已经很少,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尽可能做到兼顾该领域工作者的需要。全书内容共分11章,包括:核辐射剂量学常用的辐射量;核爆炸的辐射场;核辐射对机体和物质的辐射效应;常用的气体、闪烁和半导体等核辐射探测器;核辐射剂量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放射性测量的理论和方法;战时放射性沾染的空气、粮秣、水的取样和测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