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封建制度的缘起与中欧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作者:薛惠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307231832

定价:¥1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远古时期人口增殖、分化及血缘世系传递与封建制度产生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族群在分宗别氏过程中,母体族群对分离出去的子族群胙土命氏的范式,形成了封建制度的初始基因。这个封建基因伴随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演化,从封土建氏到封土建邑,封土建国,最终形成了由封君、封臣、封土构成的完整封建制度体系。本书从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不同自然禀赋出发,揭示中国远早于欧洲创造出成熟的农耕文明,从而也远早于西方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始原因;比较了秦统一后的中国与进入封建社会的欧洲在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国家治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古代中国和欧洲封建道路的不同走向。
作者简介
  薛惠宗,男,1955年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籍贯江苏盐城。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后又考上该校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吴于廑先生。毕业后,被湖北省委组织部选调进,先后在孝感市委办公室,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香港招商局深圳蛇口工业区党办工作,曾任副处长,《改革纵横》杂志常务副总编,高级政工师职称。在大学和工作期间,曾在《世界历史》《求是》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论文约二十篇。
目录
第一章 封建制度的缘起
第一节 人口几何级数增长与分宗立族、胙土命氏的必然
第二节 昭穆制、分级制和“以王父字为氏”制度
第三节 血缘的排外性、社会各力量均势大格局与封建制度形成的外部环境
第四节 血缘世系的传递与分宗别氏的内生要求形成了封建制度的基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不同自然环境对中欧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塑造
第一节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农耕为主生产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 欧洲古代自然环境对其生产方式的塑造
第三节 不同自然禀赋、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欧封建制度的成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早熟
第二节 姗姗来迟的欧洲封建社会
第三节 关于中欧封建化进程中的几个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大拐点:中国封建制度的早夭与中央集权帝国的形成
第一节 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到个体家庭的独立
第二节 权力大家族在政坛上的衰亡
第三节 各国改革过程就是公权力从家族剥离流向国家的过程
第四节 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变化:郡县制的设立
第五节 封建制在中国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统一后中国和西欧政治生态——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治理模式与封建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 血缘大家族还是个体家庭为社会基本细胞.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治理架构
第二节 欧洲政治力量多元化权力架构及对王权的制约
第三节 古代欧洲政治力量与精神支柱——基督教会的作用
第四节 中世纪欧洲“国王靠自己过活”与“王在法下”
第五节 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皇权至上的典范——秦以后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欧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的农业、农民生存状态
第一节 中欧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
第二节 中欧古代农户的赋役负担及生存状态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政治、经济生态决定了中、欧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同走向
第一节 欧洲多元社会力量的平衡,为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是新经济因素发展的桎梏
第三节 由农本到重商——古代中国和西欧的不同政策取向
第四节 原始平等、民主制度在中国的中断与在欧洲的传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