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数字画像:智能时代的综合素质评价新范式

数字画像:智能时代的综合素质评价新范式

作者:张治 等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2-01

ISBN:9787576022780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数字画像:智能时代的综合素质评价新范式》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国家重大政策背景,归纳反思我国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成效与不足,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背景,梳理形成技术赋能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形成学生数字画像构建路径,并对此开展行动研究。最后,本书从不同维度数字画像构建和数字画像在实践基地推进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行动反思和研究展望。本书共有十章内容,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的主题是“新时代全面育人确立教育评价新坐标”,从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价值导向两个方面论述;第三章是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四章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新发展。第五章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与分析、数字画像呈现三个主要方面介绍学生数字画像的构建路径。第六章探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数据治理,如数据保证和可信等。第七章从运动与健康、作业、阅读、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等方面介绍数字画像构建的实证研究。第八章讨论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创新素养纳入评价范畴,促进学生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第九章介绍行动研究的优秀案例。第十章是政策建议和行动反思。
作者简介
  张治,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国East-West Center访问学者,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等荣誉称号,现为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国家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创客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等,参与《生物学》《研究型课程》《人工智能》等多种教材教参编写和课程标准制定,著、合著、编著出版著作6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科技支撑专项与面向大规模智慧学习的教育大脑研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主持上海市政府《基础教育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整体工作,承担其他上海市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三项,一等奖四项,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

二、我国现实需求

三、教育评价改革的技术思考

四、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总体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时代全面育人确立综合素质评价新坐标

第一节 立德树人引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时代呼唤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进

第二节 综合素质评价概念辨析及研究述评

一、辨析: 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丛林

二、回望: 梳理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三、总结: 拓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空间

第三节 全面育人: 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

一、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二、破除“唯分数”的考试与招生痼疾

三、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

四、构建家校协同、合力育人的新机制

五、激发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第三章 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不同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

一、学术视域: 教育专家、学者

二、行政视域: 教育改革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三、社会视域: 部分学生和家长、教育市场

第二节 国内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现状

一、各省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上海方案

第三节 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研

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现状分析

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模式

第四节 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践成效

一、综合素质评价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和改变

二、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第五节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不到位

二、纸质档案电子化,发展性作用不足

三、记录时效性不强、缺乏分析,引导性作用不足

四、评价结果不能在招生中得到有效运用,甄别性作用不足

五、评价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存疑

第四章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新发展

第一节 技术进步催生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不断变革的技术流行色

二、技术赋能教育的五个方面

第二节 新技术赋能综合素质评价新发展

一、计算教育学崛起

二、教育评价的技术融合

三、综合素质评价与数字画像

第五章 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路径

第一节 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架构

第二节 教育数据怎么来?——数字画像中的数据采集

一、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采集

二、综合素质评价MIPAL数据模型

三、数据采集工具

第三节 教育数据如何用?——着眼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建模分析

一、数据建模导向

二、数据建模架构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数字画像如何画?——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视化呈现

第六章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数据治理

第一节 教育类数据的特殊性与应用逻辑

一、特殊性

二、应用逻辑与制约机制

第二节 基于数据中台的教育类数据治理

一、教育类数据中台的数据治理功能

二、教育类数据治理的配套标准与机制

三、数据的技术安全保障

第三节 数据保真与可信

一、可信智能服务系统

二、可信的多模态全要素综评数据可信获取

三、面向综评的可信服务教育共识机制

四、面向综评的可信智能服务

五、应用场景案例

第七章 多维度学生数字画像构建实证研究

第一节 基于运动和生活数据的学生体质健康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体质健康画像构建

二、体质健康画像的应用

三、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第二节 基于作业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特征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作业学习行为特征画像构建

二、作业学习行为画像的应用

三、作业健康发展指数——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第三节 基于阅读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特征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阅读学习行为画像构建

二、阅读数据的应用

第四节 着眼于生涯规划的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着眼于生涯规划的画像构建

二、着眼于生涯规划的画像应用

第五节 基于在线课程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特征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画像的构建

二、画像应用

第六节 基于实验实践行为数据的学习特征画像构建与应用

一、实验实践行为画像

二、画像应用

第八章 突破评价难点: 探索创新素养画像的构建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迈向创新素养培养

一、创新素养成为新高考改革的评价难点

二、基于研究性学习行为数据的数字画像为创新素养评价提供新支点

第二节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MOORS)

一、MOORS研发背景

二、系统研发的理论模型

三、系统研发

四、基于MOORS的课程实施模式

第三节 行为建模——研究性学习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来源及参照依据

二、研究性学习行为评价指标构建

三、研究性学习行为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节 画像构建——基于多源多维多模态的数据融合分析

一、行为数据获取与处理

二、文本类数据获取及处理

第五节 自适应算法模型的优化及迭代

一、因子分解机模块

二、深度模块

第九章 应用场景与行动案例

第一节 应用场景

一、学生自适应发展

二、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

三、新型教育管理模式

四、家校协同育人

五、为招生、学生发展和分类培养提供依据

六、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七、政府科学决策,促进教育公平

八、心理健康引导

第二节 行动案例

场景一:“看得见”的学生品德生长

场景二: 数字画像助力学生“适性扬长”发展

场景三: 数据指导每日体育运动配方

场景四: 按需定制个性化学生运动健康计划

场景五:“数读”在线学习行为与教学改进

情景六: 数据支撑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场景七: 为每个学生的“卓尔不凡”服务

场景八: 认识立体鲜活的“我”

第十章 行动反思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行动反思

一、数字画像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二、数字画像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难点与突破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正效应

二、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探索基于标准的等级评价

三、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探索

四、建立诚信机制,培育诚信文化

五、为综合素质评价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六、数据确权与开放共享生态系统构建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