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法理论与实务

民法理论与实务

作者:赵秀梅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ISBN:9787519772789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本书侧重理论研究 本书体现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大陆法系德国民法、日本民法、瑞士民法的研究成果,本书也体现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研究的成果。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本书中亦有体现。 2.本书侧重立法研究 本书研究时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成果。第一,本书侧重纵向的立法研究:研究我国《民法通则》(已废止)、《民法总则》(已废止)、《民法典》等法律条文的发展变化,并分析立法的目的和宗旨,尤其要研究法条修改的原因。本书引用法条均为《民法典》的条文,为了使读者了解法律规定的变迁,特在本书注释保留了《物权法》(已废止)、《合同法》(已废止)的相关规定,便于读者比较学习法条的变化。第二,本书侧重横向的立法比较研究:研究我国民事立法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不同规定,并分析其原因。 3.本书侧重案例研究 本书侧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典型案例的研究。本书选取最*人民法院及各级法院的典型案例,包括案情简介、判决结果及案例评析等。例如,本书选取了最*人民法院关于违反限购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案、最*人民法院关于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关系案、最*人民法院关于让与担保合同有效等典型案例。另外,本书也选取了我国台湾地区“最*法院”近年司法实务中的典型案例,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了解司法实务的观点。 4.本书侧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本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当事人可以主张的请求权以及请求权的法律基础。
作者简介
  赵秀梅 北京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的理事、北京市债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理事。在《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政法论坛》《法律适用》《民商法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4本;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民法导论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民法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民法
  二、近代各国民法
  三、20世纪以后的民法
 第三节 民法的本质
  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二、民法是私法
 第四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善良风俗的原则
  六、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
 第五节 民法的效力
  一、民法的效力
  二、民法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第三章 民事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概念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监护的法律制度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五、住所法律制度
 第二节 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人的本质
  三、法人的分类
  四、法人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五、法人的变更和消灭
 第三节 非法人组织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
  二、非法人组织的特征
第四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四、法律行为的形式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二节 无效的法律行为
  一、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种类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种类
  三、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一、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概念
  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种类
  三、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五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种类
  三、代理与类似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
  三、无权代理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节 表见代理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
  二、表见代理的类型
  三、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
  四、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
第六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
  二、诉讼时效的客体
  三、诉讼时效的分类
 第二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一、诉讼时效的开始计算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三、诉讼时效的中断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第三节 除斥期间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
  二、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第四节 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
  二、期限的种类
  三、期限的意义
  四、期限的确定和计算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