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浮置板轨道理论研究与实践

浮置板轨道理论研究与实践

作者:练松良,尹学军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11328088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浮置板的隔振理论、隔振效率、浮置板轨道的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的理论计算出发,对浮置板进行了系统的动力性能分析;对浮置板设计、浮置板和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室内试验、静载试验和疲劳强度试验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对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现场减振降噪效果、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测试,对浮置板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内容也作了详细的论述。本书可供浮置板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练松良,男,1956年4月生,浙江象山人。1984年8月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导。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在加拿大科学研究院地面运输技术研究中心进修一年。1997年参加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2003-2020年任《铁道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及上海等省市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工程评标专家库专家等。长期从事铁路轨道结构、轮轨关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50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轨道结构动力特性与列车速度关系的理论研究”“提速线路轨道平顺性与车辆动力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30吨以上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服役适应性研究”等课题;铁道部“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刚度合理匹配的试验研究”“既有线提速200km/h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轨道几何不平顺管理标准和养护技术的研究”等课题;上海市“上海地铁13号线下穿越自然博物馆环境振动治理相关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等级减振降噪集成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等纵向研究项目10余项;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项目5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对策及控制技术综合研究等10余项。在国内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合著学术著作2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轨道交通的发展
1.2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标准
1.3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标准
1.3.1 声功率级
1.3.2 声强级
1.3.3 声压级
1.4 轨道交通振动产生的因素
1.5 主动减振降噪措施
1.5.1 车辆因素
1.5.2 轨道因素
1.6 轨道结构被动减振降噪措施
1.6.1 钢轨振动和噪声辐射控制
1.6.2 轨下减振
1.6.3 枕下减振
1.6.4 道床下减振
1.6.5 其他减振降噪新产品和新思路
第2章 静力分析和隔振效率计算
2.1 应力和位移计算分析
2.1.1 计算模型及参数
2.1.2 计算工况和分析内容
2.1.3 浮置板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2.1.4 位移计算结果及分析
2.1.5 隔振器受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2.2 浮置板模态分析
2.2.1 浮置板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 浮置板前十阶模态振型计算结果
2.2.3 轨道结构参数对振动模态频率的影响
2.3 浮置板自振频率及隔振效率分析
2.3.1 隔振效率的理论分析
2.3.2 轨道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2.4 浮置板隔振性能分析
2.4.1 轨道—道床结构模型
2.4.2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
2.4.3 浮置板轨道自身隔振性能分析
2.4.4 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的隔振性能分析
2.5 附加质量块的TMD减振系统
2.5.1 组合减振轨道设计原理
2.5.2 浮置板TMD初步设计
第3章 车辆—轨道耦合仿真及行车平稳性
3.1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本原则
3.2 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模型
3.2.1 物理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3 车辆与轨道耦合系统激扰
3.4 数值积分方法
3.5 车辆与轨道模型参数
3.6 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和隔振效果分析
3.7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分析
3.7.1 车辆安全性与Sperling平稳性评价指标
3.7.2 浮置板轨道下车辆安全性与平稳性计算结果
第4章 刚度阻尼对振动影响的分析
4.1 浮置板刚度的选择
4.1.1 不同刚度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分析
4.1.2 不同刚度浮置板轨道结构车辆平稳性指标分析
4.1.3 不同刚度浮置板轨道结构浮置板应力及位移分析
4.1.4 隔振器刚度的选定
4.2 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比对振动影响的分析
4.3 隔振器阻尼液特性及阻尼比试验
4.3.1 阻尼液剪切黏度试验
4.3.2 不同温度条件下隔振器阻尼比测试
4.4 流固耦合的钢弹簧隔振器振动分析
4.4.1 计算原理
4.4.2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常值阻尼系c计算
4.4.3 钢弹簧隔振器阻尼比影呴因素分析
4.5 隔振器阻尼比对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
4.5.1 计算原理
4.5.2 基本计算参数
4.5.3 材料阻尼和瑞利(Rayleigh)阻尼对瞬态振动的影响
4.5.4 阻尼比对振动模态频率的影响
4.6 阻尼比对振动影响的时域分析
4.6.1 隔振器阻尼比对振动叠加效应的影响
4.6.2 隔振器阻尼比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4.7 浮置板轨道合理阻尼比范围的分析
第5章 浮置板结构设计与检算
5.1 设计综述
5.1.1 设计目标
5.1.2 设计原则
5.1.3 总体设计
5.1.4 浮置板垂向位移限值
5.1.5 隔振器选型与布置
5.1.6 浮置板轨道一般设计
5.2 浮置板静力计算与配筋设计
5.2.1 有限元建模
5.2.2 静力计算
5.2.3 配筋设计及计算
5.3 重要检算
5.3.1 浮置板检算
5.3.2 隔振器检算
5.3.3 板变形和转角检算
5.3.4 板端扣件检算
第6章 浮置板和隔振器的室内试验
6.1 浮置板的静载强度试验
6.1.1 试验边界条件
6.1.2 静载强度试验分析
6.2 浮置板及隔振器疲劳试验
6.2.1 混凝土构件的疲劳强度理论
6.2.2 钢筋疲劳强度理论
6.2.3 基于Palmgren-Miner理论的疲劳损伤分析
6.2.4 疲劳荷载的类型
6.2.5 浮置板疲劳试验
6.2.6 隔振器疲劳试验
6.3 循环加载测试浮置板的动态参数
6.3.1 动刚度和阻尼比计算方法
6.3.2 浮置板轨道刚度和阻尼比测试实例
6.4 浮置板动态参数的激振试验
6.4.1 激振方法介绍
6.4.2 阻尼比计算方法
6.4.3 激振试验数据波形分析
6.4.4 锤击试验测试阻尼比实例
6.5 单体隔振器和浮置板静刚度试验
6.5.1 测试和计算方法
6.5.2 隔振器静刚度测试实例
6.5.3 浮置板静刚度和轨道结构整体刚度测试
6.5.4 浮置板横向静刚度测试
6.6 剪力铰静载和疲劳试验
6.6.1 铰棒测试和计算方法
6.6.2 剪力铰底座螺栓拉压力测试
6.6.3 剪力铰应力及固定螺栓静载拉力试验
6.6.4 三板剪力铰应力及固定螺栓循环(疲劳)加载试验
6.7 浮置板隔振效果的落轴冲击试验
6.7.1 落轴试验原理
6.7.2 轨道整体动刚度的测试
6.7.3 落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