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上卷)
作者:潘家华等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ISBN:9787522710853
定价:¥5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党和国家赋予成都的历史使命与独特任务,也是生态文明时期成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尝试。本书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哲理基础及动力支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构建了公园城市的规划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城市更新改造、拓展新建、乡村表达和区域协同等视域,探讨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提出迈向生态-社会双向多元善治的公园城市治理新模式,可为超大城市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作者简介
潘家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发表论文(中英文)350余篇(章),出版学术(中英文)专著20余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重要学术奖20余项。廖茂林,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在《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等 SCI/S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成果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独立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个国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目录
章 公园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与范式创新
节 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极限与生态文明转型机遇
第二节 城市发展范式革命与演进——基于城市发展范式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时代巨变、文明转型与公园城市革新
第四节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科学属性
第五节 面向未来:公园城市发展的终极思考
第二章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学理基础和动力支持
节 公园城市的哲理基础
第二节 公园城市的经济理性
第三节 公园城市的生态逻辑
第四节 公园城市的韧性建设
第五节 公园城市的动力支持
第三章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
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的价值目标
第三节 公园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路径方案
第四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五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案例
第四章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节 现有指标体系评价
第二节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要点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未来展望
第五章 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
节 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更新改造路径
第三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拓展新建路径
第四节 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表达
第五节 公园城市区域协同建设的显性表达
第六章 迈向生态-社会双向多元善治的公园城市治理新模式
节 治理的历史与超越
第二节 公园城市治理模式的内涵
第三节 公园城市的治理主体及其网络关系
第四节 公园城市的高效治理方式
第五节 公园城市率先实现生态一社会双向多元
善治的条件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经济社会系统发展极限与生态文明转型机遇
第二节 城市发展范式革命与演进——基于城市发展范式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时代巨变、文明转型与公园城市革新
第四节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科学属性
第五节 面向未来:公园城市发展的终极思考
第二章 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学理基础和动力支持
节 公园城市的哲理基础
第二节 公园城市的经济理性
第三节 公园城市的生态逻辑
第四节 公园城市的韧性建设
第五节 公园城市的动力支持
第三章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
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的价值目标
第三节 公园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路径方案
第四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五节 公园城市规划设计案例
第四章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节 现有指标体系评价
第二节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要点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未来展望
第五章 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
节 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更新改造路径
第三节 公园城市建设的拓展新建路径
第四节 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表达
第五节 公园城市区域协同建设的显性表达
第六章 迈向生态-社会双向多元善治的公园城市治理新模式
节 治理的历史与超越
第二节 公园城市治理模式的内涵
第三节 公园城市的治理主体及其网络关系
第四节 公园城市的高效治理方式
第五节 公园城市率先实现生态一社会双向多元
善治的条件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