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袁焕仙集

袁焕仙集

作者:袁焕仙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220127649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川民国的著名学者袁焕仙先生的主要著作结集,共十一部:《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三讲》《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统说》《高山佚韵》,以及《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等。 本书所收录篇章,都是根据现仅尚存的雕版所精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四川民国时期的文化风貌有所呈现。传统治学,蜀人治学,所谓“圆融三教”,但究竟如何“圆融”,如何“以佛释儒”“以儒解佛”,这是中国哲学的大问题,尤其作为蜀学的一大特征,究竟蜀人之学是如何进行的,后人的时时提念但又常常似是而非。本书就以此为展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学方式详细的展陈于前。而本书的另一价值,是袁焕仙先生及其门人弟子的参学活动,其学、其说、其行的详细记载,也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书也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关于传统文化史的遗存。
作者简介
  袁焕仙(1887—1966),一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先后在成都、南京成立“维摩精舍”,讲学四方,门下弟子众多,其中翘楚即为南怀瑾。袁焕仙少小聪颖隽逸,善于谈论,幼读儒书,兼习制艺,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民国初年(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今越西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
目录
 
 
 
 
 
 
 
 
 
代序:袁焕仙先生事迹 袁淑平 / 001
 
        上 篇  
 
《维摩精舍丛书》都序 009
告读者 012
榴窗随判 / 015
引言 017
一、判名 019
二、判净宗七问 022
三、判禅密简繁 027
四、判唯识言有、中观说空 030
五、判一悟顿超三大阿僧祇劫 033
六、判三十二相及悟后起修等 036
七、判三关 039
 
 
 
 
八、判五家宗旨、临济三玄等 041
九、判行棒、行喝 045
十、判悟后起修化报 047
十一、判禅宗支分具否 050
十二、判止观、话头,为同为异 054
十三、判上根下劣 056
十四、判定慧双修及教外别传 058
十五、判禅宗阶位 061
十六、判授受 063
十七、判丹道 065
黄叶闲谈 / 071
序 073
第 一 讲  缘起 074
第二讲    权开一门 077
第三讲    假说五法 079
甲,起信 079
乙,依师 080
丙,勤三学 084
丁,警语 099
戊,悟缘 102
第四讲    或者问 109
 
 
 
 
《中庸》胜唱 / 111
序 113
编    总说分 115
章  悬说 115
第二章  略例 118
第三章  诠“中庸”之胜义次第,拈东西学者之失 119
第四章  中庸释名 128
第二编    正说分 132
章  统说“中庸” 132
第二章  赞美“中庸” 145
第三章  难行“中庸” 150
第四章  践履“中庸” 159
第五章  一趣“中庸” 167
第六章  遍行“中庸” 172
第七章  保任“中庸” 179
第八章  显用“中庸” 186
第九章  要“中庸” 195
第十章  结“中庸” 210
第三编    结说分 217
 
 
 
 
灵岩语屑 / 221
序 223
一、壬午辑 224
二、尺素 242
三、杂章 246
四、醉后之光 260
五、灵岩访问记 271
酬语 / 287
序 289
示南怀瑾 290
示通宽 291
示通远 292
示通超 293
示廖生兀虬 294
示普愿 295
示通众 296
示通永 297
示通义 298
示徐县长剑秋 299
示吕县长寒潭 301
 
示李县长绪恢 303
示田生肇圃 305
示王生乃鹤 306
示杨师长介眉 308
示甘司长秉常 310
示范专员天笃 311
示杨生光岱 312
答陈局长潜溪 313
示曾生普仁 317
复伍先生心言 318
示杨生鹭溪 322
示傅教育长仲穆 323
示曼达 325
示雷团长正修 326
示萧生奉来 327
复潼南令高注东 329
复潼南令高注东 331
示黄校长人俊 333
答傅丕承先生 334
示冷秘书笑岑 335
示许处长衡生 337
示许处长衡生 338
 
复南教官怀瑾 339
致奚处长致和 343
示潘委员子玉 345
示曾总经理鹤君 347
示普书、普明 349
示李生范中 350
示徐秘书长仲礼 351
示谢生来宾 353
示田主任珠浦 354
示邓主任岳高 355
致陈斗南、田焕南、李麟书三先生 356
答傅文光先生 361
示曹参谋仕毅 363
答邓春和先生 364
示于师长邦齐 366
示李生梦余 367
示林师长梅坡 368
示林师长翼如 369
示黄生尔寿 370
答陶发祺 371
示徐生哑闻 372
示谢路司令镇中 373
 
 
 
 
        下 篇  
 
《心经》三讲 / 377
引言 379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讲 380
讲  释名 381
第二讲  正文 384
第三讲  问答 398
通禅与王恩洋 / 405
引言 407
通禅与王恩洋 409
东方学术界之函讨 / 433
引言 435
抗战初结声中东方学术界之函讨 437
尾声 446
 
统说《庄子·齐物论》 / 447
缘起 449
初分    统说庄子 450
高山佚韵 / 455
叙言 457
诗四十五首 459
偈七首 472
词七首 476
联七首 480
相君夫人传 483
邓先生春和暨德配袁孺人生墓表 490
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 / 493
前言 495
国是主张 499
一  政治 499
二  教育 500
三  经济 502
四  军事 503
五  外交 504
宪法意见 505
 
 
 
 
        外 篇  
 
片香集 / 511
序 513
叙目 516
卷之一 517
诗 517
词 519
偈 519
连珠 521
讲义 522
说 527
序 532
卷之二 535
书 535
卷之三 558
书 558
顺德张凤篪先生行状 590
 
 
 
 
法鼓 / 605
自序 607
序 609
缘起 611
《菩提道次第》与禅宗诸祖语句之对勘 615
禅宗之辩论 638
《修止修观法要》序 / 659 附 录 写在朱砂版《维摩精舍丛书》重印之际 665
《维摩精舍丛书》第六次印行前言 667
影印再版《维摩精舍丛书》序 669
《维摩精舍丛书》二函序 671
《维摩精舍丛书》二函后跋 674
维摩精舍简介 676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