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
作者:俞宣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08-01
ISBN:978710020827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比较”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作者另辟蹊径,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开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极具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程,提出中西哲学的不同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生存在世的结构;第二部分具体运用生存状态分析方法,分析中西生存状态的不同特征,旨在突破文本比较的困境,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
作者简介
暂缺《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导 言 1
第一部分 比较哲学的意义及其方法 11
第一章 当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起点 13
第一节 走近西方哲学 13
第二节 研究西方哲学的新阶段 22
第二章 必须走出对西方哲学的依傍 37
第一节 早期的中国哲学史建设 38
第二节 金岳霖先生的《论道》
——依傍西方哲学建设中国现代哲学的尝试 59
第三章 哲学观念更新的时代 77
第一节 比较哲学的回顾 77
第二节 非西方民族对自己哲学的呼唤 84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 90
第四章 开启生存状态的分析
——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 99
第一节 突破传统的比较方法 99
第二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观念 110
第三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线路图 121
第四节 同一根源的不同展开 131
第二部分 中西哲学的生存状态分析 137
第五章 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的态度 139
第一节 从文本比较到生存状态分析 140
第二节 西方形而上学的两种文本 148
第三节 形而上学“是论”(ontology)的特征 160
第四节 形而上学作为生存状态 165
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精神 172
第一节 中国哲学形上、形下观念的起源
——以《周易》为例 173
第二节 追求高远的得道之士
——以《庄子》内篇为例 183
第三节 极高明而道中庸
——以孔门儒学为例 198
第四节 以道为标志的中国形而上学 214
第七章 哲学的超越性及其生存状态基础
——从比较文本到比较哲学活动方式的可能性 224
第一节 走出中西哲学文本比较的困境 225
第二节 关于“超越”的一场论辩 233
第三节 西方哲学普遍观念的超越性质 242
第四节 超越的生存状态意义 248
第五节 客观真理的主观态度 260
第八章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 277
第一节 知识和人生 277
第二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84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道路——身心修养 300
第九章 突破普遍主义哲学的框架 311
第一节 作为普遍知识的西方传统哲学 311
第二节 中国哲学不是普遍知识的哲学 315
第三节 当代反叛传统哲学的运动 321
第四节 走向生命的自觉 326
附录 将形而上学进行到底 337
第一部分 比较哲学的意义及其方法 11
第一章 当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起点 13
第一节 走近西方哲学 13
第二节 研究西方哲学的新阶段 22
第二章 必须走出对西方哲学的依傍 37
第一节 早期的中国哲学史建设 38
第二节 金岳霖先生的《论道》
——依傍西方哲学建设中国现代哲学的尝试 59
第三章 哲学观念更新的时代 77
第一节 比较哲学的回顾 77
第二节 非西方民族对自己哲学的呼唤 84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 90
第四章 开启生存状态的分析
——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 99
第一节 突破传统的比较方法 99
第二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观念 110
第三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线路图 121
第四节 同一根源的不同展开 131
第二部分 中西哲学的生存状态分析 137
第五章 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的态度 139
第一节 从文本比较到生存状态分析 140
第二节 西方形而上学的两种文本 148
第三节 形而上学“是论”(ontology)的特征 160
第四节 形而上学作为生存状态 165
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精神 172
第一节 中国哲学形上、形下观念的起源
——以《周易》为例 173
第二节 追求高远的得道之士
——以《庄子》内篇为例 183
第三节 极高明而道中庸
——以孔门儒学为例 198
第四节 以道为标志的中国形而上学 214
第七章 哲学的超越性及其生存状态基础
——从比较文本到比较哲学活动方式的可能性 224
第一节 走出中西哲学文本比较的困境 225
第二节 关于“超越”的一场论辩 233
第三节 西方哲学普遍观念的超越性质 242
第四节 超越的生存状态意义 248
第五节 客观真理的主观态度 260
第八章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 277
第一节 知识和人生 277
第二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84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道路——身心修养 300
第九章 突破普遍主义哲学的框架 311
第一节 作为普遍知识的西方传统哲学 311
第二节 中国哲学不是普遍知识的哲学 315
第三节 当代反叛传统哲学的运动 321
第四节 走向生命的自觉 326
附录 将形而上学进行到底 33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