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作者:包炜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01

ISBN:9787522700489

定价:¥8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t所有制问题是一个重大 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贯穿 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全过 程,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t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有 制问题 有“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代表性。因此, 本书在对经典作家理论设想 、苏联和中国制度实践的历 史梳理基础上,一方面对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 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演 进和面临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另一方面聚焦于新时代不 同所有制经济的深化改革和 创新发展,以期从历史、理 论与实践三个层面构建起马 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 中国实践研究的全景图。
作者简介
  包炜杰,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2020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复旦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获得者。
目录

\t导论


\t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t一 研究背景


\t二 研究意义


\t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t一 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与演进线索


\t二 海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研究动态


\t三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研究中的几个争论性领域和关键性议题


\t四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t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t一 研究方法


\t二 研究框架


\t第四节 学术创新


\t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苏联、中国的初步实践


\t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分析


\t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的界定


\t二 “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t三 “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设想


\t第二节 苏联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探索与启示


\t一 从“剥夺剥夺者”到“ 资本主义”:列宁的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t二 “ 所有制”:斯大林关于所有制的理论与实践


\t第三节 新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1949—1978年


\t一 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t二 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与原因分析


\t三 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现实困境


\t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t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历程


\t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从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


\t一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t二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 作用


\t第三节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从 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


\t一 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差异


\t二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t三 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t四 不断深化关于产权问题的认识


\t第三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


\t第一节 理论反思: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吗?


\t一 溯源:20世纪初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论战


\t二 焦点:公有制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t三 实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t第二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内在根源


\t一 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特殊性


\t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


\t第三节 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


\t一 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的经营机制改革探索


\t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t三 “微观主体重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t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论问题


\t第一节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t一 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演变及其原因


\t二 从社会财富和社会基础来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t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


\t一 “国”“民”对立关系的理论表现与命题局限


\t二 “国”“民”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


\t三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国民共进”的基本对策


\t第三节 对当前“所有制中性论”的评析与澄清


\t一 “所有制中性论”的基本观点、主要依据与根本问题


\t二 “所有制中性”与公平竞争不存在必然联系


\t三 “所有制中性”的实质是主张“国企私有化”


\t第五章 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t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 亮点:从单一改制到分类改革


\t一 “分类”的基本概念:目标、依据与内涵


\t二 “分类”基础上还有“分层”和“分区”


\t三 “分类”的根本指向是以功能评价国企效率和“国民共进”


\t第二节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辩证统


\t一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t二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逻辑


\t三 关键在于国有资本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真正做强做优做大


\t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t一 “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


\t二 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中


\t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


\t第四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t第六章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t第一节 研究框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问题


\t一 创新的定位问题: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t二 创新的主体问题:究竟是政府还是市场


\t三 创新的路径问题:制造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t第二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


\t一 国有企业“创新力”的现实困境与主要原因


\t二 国有企业创新功能再定位:从“赶超战略1.0”到“赶超战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