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费希特自由体系及其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

费希特自由体系及其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

作者:毛林林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ISBN:9787522700403

定价:¥1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自由之可能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对费希特知识学理论的建构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费希特的自由理论与马克思以“对象性活动”概念为核心的自由理论的结构,表明了两种理论之间所具有的相关性。本书认为,费希特基于自我的自由理论是一种从主体出发向感性世界跨越的尝试,既是试图克服因康德对“物自体”的承认所导致的二元论,亦是为了弥补唯心主义一直以来无法走出意识内部、忽视感性世界的理论缺陷。在费希特尝试实现从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跨越过程中,想象力凭借其“摆荡”的特性被认作是桥梁和关键。想象力概念之所以在费希特的理论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认为想象力作为一种无定形的力量,以自由为本质,这使得能够在理智世界与感性世界之间穿梭,将二者统一起来。费希特的这个推理逻辑建立在他的这一信念之上,即自由作为一种跨越性的能力,能够使得自我超出主体领域达至感性世界。
作者简介
  毛林林,女,1988年生,湖南岳阳人,2007年入学南开大学哲学院,2017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就读期间赴德,在德国哈勒大学著名教授Jürgen Stolzenberg 的指导下联合培养两年。目前为山东大学哲学与发展学院马哲教研室副研究员,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山东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若干,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青年项目研究。熟练掌握英文与德文,已有《马克思的社会学》等译著成果。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思想冲突中“自由”问题的中心化
  第一节  哈曼与自由问题
  第二节  康德的自由理论
    一  因果律与自由意志的二律背反
    二  实践自由
    三  自由感
    四  反思判断中的想象力与自由
第二章  费希特与同时代哲学的对话
  第一节  费希特对康德哲学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节  费希特对莱因霍尔德基础哲学的继承
  第三节  费希特与舒尔茨的论辩
第三章  一种自由体系的初次尝试
  第一节  自由自我的三大原则
    一  “大写自我”的提出
    二  知识学的三大原则
  第二节  理论知识学中的自我设定
    一对理论知识学所包含的矛盾的提出
    二  对理论知识学中矛盾的克服
    三  对活动和交替之间相互规定的考察
    四  关于想象力所留下的疑问
  第三节  实践知识学中的自我与自由
    一  绝对自我与认知自我
    二  对限制的不断克服
    三  客体被区分为理想客体与现实客体
    四  “努力”是对自我的离向心活动的综合
    五从努力出发达到感性世界
    六  想象力的“翱翔”
第四章  以想象力为最高点的自由体系
  第一节  对想象力概念的回顾
    一  柏拉图理论中的想象力思想
    二笛卡尔的想象力理论
    三康德的想象力理论
  第二节  《知识学新方法》及其纲要
    一  关于《知识学新方法》
    二  对《知识学新方法》的纲要的分析
  第三节  从基础到被澄清的意识
    一  从实践与理智统一的自我出发的推演
    二从意志个体出发的推演
  第四节  知识学的综合与想象力
    一  自我之内的多重综合
    二  自我的综合的可能性条件——想象力
第五章  从费希特到马克思
  第一节  谢林的自由理论
    一  自由与必然
    二  上帝与自由
    三  小结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