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
作者:徐燕婷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576022209
定价:¥8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将民国女性词人的创作放到晚清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注重于对民国女词人的整体性把握,并从整体的视角客观评价个体词人的创作成就。除了对重要词人词集作深入阐述外,充分兼顾了不同时期其他女词人的创作情况和作品结集情况,分别对这些之前少有人关注的词人生平和词集版本信息作了介绍,对她们的创作过程、词集内容、大致风格等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单个词人的考察也能放到民国女词人整体的创作背景下来进行,并通过前后比较,进一步突显其创作特点和实际价值,以求对其所作的历史评价相对公允。
作者简介
徐燕婷,1981年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兼任CSSCI来源集刊《词学》编委、编辑,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晚清民国词学与女性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一般项目等课题多项。出版著作《月满西楼——李清照传》,合作出版《民国闺秀集》(全八册)、《纳兰词评注》等。并在《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个别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民国女性词人词集概况1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不同阶段刊刻情况2
第二节民国女性词集作者的地域分布6
第三节民国女性词集作者的身份构成13
第四节词学教育与民国女性词创作略论16
第二章晚清闺秀词余风的笼罩与突围(1912—1926)24
第一节徘徊于低谷期的词集刊刻与群体分化24
第二节轗轲之境与传统闺秀的性情书写
——以许禧身《亭秋馆词钞》为例41
第三节才女遭际与不同阶段的创作历程
——以罗庄《初日楼稿》等集为例57
第四节闺秀名士化与词体的创作实践
——以陈翠娜《翠楼吟草》为例72
第三章新学教育背景中词体的新变与因循(1927—1937)89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刊刻的井喷与新旧之变89
第二节闺秀“出走”与淮南三吕的创作殊途
——以吕氏姐妹词集为例113
第三节女性学人词与词体创作的现代转型
——以陈家庆《碧湘阁词》为例131
第四节交游唱酬与官宦闺秀的文学生活日常
——以吕凤《清声阁词四种》为例148
第四章抗战后词坛两极局面之转型与复归(1938—1949)158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刊刻的凋零与两极走向158
第二节闺秀的“觉醒”与词中的“侠骨”
——以徐自华词集为例168
第三节时代亲历者与直己以陈的忧患书写
——以汤国梨《影观词稿》为例179
第四节易安才情与学者型闺秀的乱世词史
——以沈祖棻《涉江词》为例188
第五节“灵心写就新词”与融贯中西的探索
——以茅于美词集为例200
第五章群体创作与《寿香社词钞》215
第一节寿香社考及女词人概述215
第二节寿香社女词人的雅集与创作223
第三节寿香社女词人创作的传统范式与新变231
第四节诗心渐泯与书窗佳日的闺友唱酬
——以何曦《晴赏楼词》为例243
第五节至情至性与优裕之境的词体创作
——以刘蘅《蕙愔阁词》为例254
结语266
主要参考文献268
后记272
前言1
第一章民国女性词人词集概况1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不同阶段刊刻情况2
第二节民国女性词集作者的地域分布6
第三节民国女性词集作者的身份构成13
第四节词学教育与民国女性词创作略论16
第二章晚清闺秀词余风的笼罩与突围(1912—1926)24
第一节徘徊于低谷期的词集刊刻与群体分化24
第二节轗轲之境与传统闺秀的性情书写
——以许禧身《亭秋馆词钞》为例41
第三节才女遭际与不同阶段的创作历程
——以罗庄《初日楼稿》等集为例57
第四节闺秀名士化与词体的创作实践
——以陈翠娜《翠楼吟草》为例72
第三章新学教育背景中词体的新变与因循(1927—1937)89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刊刻的井喷与新旧之变89
第二节闺秀“出走”与淮南三吕的创作殊途
——以吕氏姐妹词集为例113
第三节女性学人词与词体创作的现代转型
——以陈家庆《碧湘阁词》为例131
第四节交游唱酬与官宦闺秀的文学生活日常
——以吕凤《清声阁词四种》为例148
第四章抗战后词坛两极局面之转型与复归(1938—1949)158
第一节民国女性词集刊刻的凋零与两极走向158
第二节闺秀的“觉醒”与词中的“侠骨”
——以徐自华词集为例168
第三节时代亲历者与直己以陈的忧患书写
——以汤国梨《影观词稿》为例179
第四节易安才情与学者型闺秀的乱世词史
——以沈祖棻《涉江词》为例188
第五节“灵心写就新词”与融贯中西的探索
——以茅于美词集为例200
第五章群体创作与《寿香社词钞》215
第一节寿香社考及女词人概述215
第二节寿香社女词人的雅集与创作223
第三节寿香社女词人创作的传统范式与新变231
第四节诗心渐泯与书窗佳日的闺友唱酬
——以何曦《晴赏楼词》为例243
第五节至情至性与优裕之境的词体创作
——以刘蘅《蕙愔阁词》为例254
结语266
主要参考文献268
后记27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