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劳动关系经典理论研究
作者:孟泉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ISBN:9787500877073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宗旨有三,即反思、溯源和探索。希望通过反思劳动关系的经典理论,重新理解理论的描述性、解释性和启示性;通过反思理论之间的联系,重新审视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给予劳动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溯源,挖掘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面,回归最基础的概念,进而拓展劳动关系理论认识论意义上的“元概念”体系。探索则是为了通过反思和溯源,实现构建新的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的视角、理念和路径。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以劳动关系规则和主体行为互构关系为中心的理论框架(第一章);重新考察了劳动关系理论中具有独特性的“关系形态”问题(第二章);反思了多元论、马克思主义论和平衡模型三类经典理论(第三、四、五章);又对劳动关系经典理论中未能理清的“力量”和“制度”两个概念所引申的理论思考(第六、七章);并针对“工会复兴”和“雇主策略”两个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孟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讲师,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深圳劳动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劳动争议预防、工会改革、政府治理、新业态企业灵活用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一、劳动关系理论建构的基础概念视角
二、规则中心论的启示
三、行为中心论的启示
四、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五、“规则—行为”的互构关系
六、基于核心概念分析框架的优势
第二章劳资关系形态究竟有多复杂?
一、反思劳资关系形态研究
二、劳资关系的多样化属性
三、劳资关系多样化的形态分类与影响因素
四、重新思考决定劳资关系形态的结构性条件
五、劳资关系形态研究的未来与挑战
第三章劳动关系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局限
一、多元主义的兼收并蓄框架
二、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前沿
三、“兼收并蓄”的优势与限制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述评
一、劳动关系理论溯源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理论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的批评与联系
四、对研究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启示
第五章劳动关系平衡理论探讨
一、“平衡”的价值
二、“权力平衡”与“利益平衡”
三、权力与参考系:平衡理论的挑战
四、平衡论下的本土问题分析
第六章力量、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一、反思何为力量?
二、作为过程的力量
三、力量的来源
四、力量意识与力量的应用
五、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六、重塑劳动关系研究中的力量观
第七章历史制度主义的价值
一、导入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野
二、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三、制度中的主体偏好与行为
四、制度的起源、延续与变迁
五、历史制度主义的启示
第八章工会复兴研究的主要议题、学术争论
一、从“复兴”中反思发展路径
二、二重性矛盾: 工会复兴的困境
三、要素框架: 工会复兴的运行逻辑
四、工会复兴实践中的策略选择
五、争论: 工人认同还是制度空间?
六、 “工会复兴”论的洞见
七、对我国工会改革的启示
第九章劳资博弈中的雇主策略
一、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策略
二、冲突论视阈下雇主策略的缘起
三、作为管理特权的雇主策略
四、集体劳动关系层面的雇主策略
五、雇佣与生产过程中的雇主策略
六、雇主策略研究展望
后记
前言1
第一章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一、劳动关系理论建构的基础概念视角
二、规则中心论的启示
三、行为中心论的启示
四、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五、“规则—行为”的互构关系
六、基于核心概念分析框架的优势
第二章劳资关系形态究竟有多复杂?
一、反思劳资关系形态研究
二、劳资关系的多样化属性
三、劳资关系多样化的形态分类与影响因素
四、重新思考决定劳资关系形态的结构性条件
五、劳资关系形态研究的未来与挑战
第三章劳动关系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局限
一、多元主义的兼收并蓄框架
二、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前沿
三、“兼收并蓄”的优势与限制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述评
一、劳动关系理论溯源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理论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的批评与联系
四、对研究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启示
第五章劳动关系平衡理论探讨
一、“平衡”的价值
二、“权力平衡”与“利益平衡”
三、权力与参考系:平衡理论的挑战
四、平衡论下的本土问题分析
第六章力量、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一、反思何为力量?
二、作为过程的力量
三、力量的来源
四、力量意识与力量的应用
五、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六、重塑劳动关系研究中的力量观
第七章历史制度主义的价值
一、导入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野
二、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三、制度中的主体偏好与行为
四、制度的起源、延续与变迁
五、历史制度主义的启示
第八章工会复兴研究的主要议题、学术争论
一、从“复兴”中反思发展路径
二、二重性矛盾: 工会复兴的困境
三、要素框架: 工会复兴的运行逻辑
四、工会复兴实践中的策略选择
五、争论: 工人认同还是制度空间?
六、 “工会复兴”论的洞见
七、对我国工会改革的启示
第九章劳资博弈中的雇主策略
一、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策略
二、冲突论视阈下雇主策略的缘起
三、作为管理特权的雇主策略
四、集体劳动关系层面的雇主策略
五、雇佣与生产过程中的雇主策略
六、雇主策略研究展望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