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与艺术对话:现代派画家的特立独行

与艺术对话:现代派画家的特立独行

作者:[英] 马丁·盖福特 著,王燕飞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ISBN:9787559838070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390字】本书围绕1945~1970年的伦敦展开,以丰富的采访、亲历为基础,从二战后伦敦的青年画家圈写起,一直写到大卫.霍克尼等画家获得的商业成功,全景展现了二战后伦敦绘画的发展历程。 本书可被视作一次集体采访记录,或者说是一部多人传记。书中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集腋成裘,终汇成这一部长篇累牍、跨越25 年的档案。本书的依据是重要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访谈,其中多数是首次以文字形式发表。访谈对象包括弗兰克.奥尔巴赫、吉莲.艾尔斯、弗兰克.鲍林、帕特里克.考菲尔德、卢西安.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霍华德.霍奇金、罗兰.布鲁克斯.基塔伊等数十位著名画家。 当时伦敦的画家圈并不存在某种一致的运动或群体,即便同为现代派,他们也都是独树一帜的独行侠。画家之间显然存在各种联系与交集——社交层面的、风格层面的、性情层面的,这些联系与交集有时会跨越具象和抽象的界线,而这也是本书的隐含主题。 本书附带114 幅插图。 【精简版,270字】本书围绕1945~1970年的伦敦展开,以丰富的采访、亲历为基础,从二战后伦敦的青年画家圈写起,一直写到大卫.霍克尼等画家获得的商业成功,全景展现了二战后伦敦绘画的发展历程。 本书可被视作一次集体采访记录,或者说是一部多人传记。书中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集腋成裘,终汇成这一部长篇累牍、跨越25 年的档案。本书的依据是重要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访谈,其中多数是首次以文字形式发表。访谈对象包括弗兰克.奥尔巴赫、吉莲.艾尔斯、弗兰克.鲍林、帕特里克.考菲尔德、卢西安.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霍华德.霍奇金、罗兰.布鲁克斯.基塔伊等数十位著名画家。 【迷你版,144字】本书围绕1945~1970年的伦敦展开,以丰富的采访、亲历为基础,可被视作一部多人传记。从二战后伦敦的青年画家圈写起,全景展现了二战后伦敦绘画的发展历程,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集腋成裘,终汇成这一部跨越25 年的档案。本书的依据是重要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访谈,其中多数是首次以文字形式发表。
作者简介
  马丁.盖福特是一位英国艺术评论家和作家。2009年,英国伦敦国家肖像画画廊举行康斯太勃尔肖像画画展时,他是监管人之一。他曾担任《旁观者》和《星期日电讯报》的艺术评论专栏作者,现在他是《布隆姆伯格新闻》的资深艺术评论家。他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艺术在路上》《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恋爱中的康斯太勃尔》《蓝围巾男人》《观看的历史:大卫.霍克尼带你领略人类图像艺术三万年》。
目录
引言 6
第一章 青年弗洛伊德:二战时伦敦的艺术 1
第二章 弗朗西斯.培根 12
第三章 坎伯韦尔的尤斯顿路画派 30
第四章 群众意识:博罗理工学院 49
第五章 手拿玫瑰的女孩 59
第六章 跃入虚空 79
第七章 艺术人生:20世纪50年代的培根与弗洛伊德 97
第八章 同气连枝 114
第九章 是什么让现代家庭如此不同? 126
第十章 行动的舞台 146
第十一章 1960年伦敦的局势 163
第十二章 艺术家心有所想:霍克尼与他那届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