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无机化学(上册 第二版)
作者:乔正平,龚孟濂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030640451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上册)(第二版)》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是基础无机化学原理,下册内容是元素无机化学。上册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绪论和化学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基础无机化学宏观原理,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四大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部分是微观结构理论,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下册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地介绍各族重要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制备、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同时,简要介绍无机化学发展前沿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无机化学(上册)(第二版)》上册、下册相应的电子教案(Power Point 文件)可从中山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无机化学”网站浏览、下载,网址:http://ce.sysu.edu.cn/inorganic/。
作者简介
暂缺《无机化学(上册 第二版)》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 1
1.1.1 化学的定义 1
1.1.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1.1.3 化学的二级学科 3
1.2 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6
1.2.1 化学在科学中的位置 6
1.2.2 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贡献 7
1.2.3 化学与人类生存环境 9
1.2.4 化学与人类健康 9
1.2.5 化学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10
1.3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10
1.3.1 生物无机化学 10
1.3.2 无机固体化学 11
1.3.3 金属有机化学 12
1.3.4 超分子化学 13
1.4 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13
1.4.1 重视化学实验 13
1.4.2 重视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4
1.4.3 在学习中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14
1.4.4 抓好各个学习环节 15
1.4.5 学一点化学史 15
第2章 化学的基础知识 16
2.1 物质的测量 16
2.1.1 国际单位制 16
2.1.2 物理量的表达与运算 19
2.2 物质的状态 19
2.2.1 固态 19
2.2.2 液态 20
2.2.3 气态 20
2.2.4 等离子体* 22
2.2.5 液晶* 22
习题 23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4
3.1 热力学建立的基本过程及基本概念 24
3.1.1 热力学建立的基本过程* 24
3.1.2 热力学基本概念 25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7
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7
3.2.2 功 28
3.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0
3.3 赫斯定律及其应用 33
3.3.1 反应进度 33
3.3.2 热化学方程式 34
3.3.3 赫斯定律 35
3.3.4 几种热效应 36
3.3.5 食物与燃料* 39
3.4 过程的自发性、熵、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39
3.4.1 过程的自发性 39
3.4.2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 40
3.4.3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41
3.5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判据 42
3.5.1 吉布斯自由能 42
3.5.2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3
3.5.3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44
习题 46
第4章 化学平衡 49
4.1 化学平衡常数 49
4.1.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概念 49
4.1.2 经验平衡常数 50
4.1.3 标准平衡常数 52
4.2 范特霍夫化学反应等温式 54
4.2.1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推导 54
4.2.2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意义 56
4.3 化学平衡的计算 57
4.3.1 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58
4.3.2 利用实验数据求平衡常数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59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61
4.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1
4.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2
4.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4
4.4.4 平衡移动原理 65
4.4.5 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66
习题 66
第5章 溶液与电离平衡 69
5.1 溶液 69
5.1.1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70
5.1.2 电解质溶液 75
5.2 酸碱理论 77
5.2.1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 78
5.2.2 布朗斯特-劳里质子理论 78
5.2.3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83
5.3 溶液的酸碱性 84
5.3.1 水的自偶电离 84
5.3.2 酸碱指示剂 86
5.4 热力学与电解质的解离 87
5.4.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88
5.4.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92
5.5 电解质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缓冲溶液 96
5.5.1 稀释效应 97
5.5.2 盐效应 97
5.5.3 同离子效应 98
5.5.4 缓冲溶液 98
5.6 酸碱中和反应 102
5.6.1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 102
5.6.2 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 102
5.6.3 强碱与弱酸的中和反应 102
习题 103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106
6.1 溶度积 106
6.1.1 溶度积常数 106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07
6.2 溶度积规则 109
6.3 沉淀溶解平衡 110
6.3.1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10
6.3.2 沉淀的生成 112
6.3.3 沉淀的溶解 114
6.4 沉淀的转化 115
6.5 分步沉淀 116
习题 118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20
7.1 化学反应速率 120
7.1.1 根据反应进度定义反应速率 120
7.1.2 根据浓度变化定义反应速率 121
7.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3
7.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速率方程 123
7.2.2 有效碰撞理论 124
7.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6
7.3.1 阿伦尼乌斯反应速率公式 127
7.3.2 阿伦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128
7.4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9
7.4.1 过渡状态理论 130
7.4.2 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历程 131
7.5 反应机理与反应级数 132
7.5.1 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 132
7.5.2 反应级数 133
7.5.3 反应机理和反应分子数 135
习题 136
第8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39
8.1 原子结构发现简史* 139
8.1.1 原子的提出及原子基本结构的发现 139
8.1.2 玻尔理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初步描述 140
8.1.3 看到原子 142
8.2 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描述及薛定谔方程 142
8.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42
8.2.2 海森伯“不确定原理” 143
8.2.3 薛定谔方程 143
8.2.4 四个量子数 144
8.2.5 波函数/原子轨道ψn,l,ml相关图形 146
8.3 核外电子排布 154
8.3.1 单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 154
8.3.2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55
8.3.3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157
8.3.4 核外电子排布 159
8.4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161
8.4.1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61
8.4.2 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164
习题 171
第9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73
9.1 离子键 174
9.1.1 离子键本质 174
9.1.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174
9.1.3 离子键的强度与玻恩-哈伯循环 175
9.1.4 离子的特征 176
9.2 共价键——路易斯结构 177
9.3 共价键——价键理论 178
9.3.1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178
9.3.2 共价键类型 180
9.3.3 化学键参数 182
9.3.4 杂化轨道理论 184
9.3.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86
9.4 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 191
9.4.1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191
9.4.2 第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194
9.4.3 第二周期元素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196
9.4.4 分子中电子排布及分子的磁性 198
9.5 金属键理论 199
9.5.1 自由电子理论 199
9.5.2 能带理论 199
9.5.3 金属键的强度 201
9.5.4 键型的过渡与离子极化 201
9.6 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 202
9.6.1 分子间作用力 202
9.6.2 氢键 204
习题 206
第10章 晶体结构 209
10.1 晶体的基本概念 209
10.1.1 晶体、准晶与非晶体 209
10.1.2 晶体的外形及七大晶系 211
10.1.3 晶体的微观结构——十四种点阵 213
10.1.4 晶体结构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 216
10.2 晶体的基本类型 219
10.2.1 金属晶体 220
10.2.2 离子晶体 224
10.2.3 分子晶体 230
10.2.4 共价晶体 230
10.3 晶体缺陷* 231
10.3.1 点缺陷 232
10.3.2 线缺陷 232
10.3.3 面缺陷 233
10.3.4 非整比化合物 233
10.4 晶体的应用* 234
习题 235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平衡 237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38
11.1.1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38
11.1.2 配合物的命名 240
11.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40
11.2.1 结构异构 241
11.2.2 空间异构 241
11.3 配合物的成键理论 243
11.3.1 价键理论 243
11.3.2 晶体场理论 246
11.4 配位解离平衡 252
11.4.1 配位解离平衡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52
11.4.2 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253
11.4.3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54
11.5 配位化学的应用 255
11.5.1 冶金与电镀 255
11.5.2 定性与定量分析 255
11.5.3 金属螯合剂 256
11.5.4 生命科学与医药学 256
习题 256
第12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258
12.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58
12.1.1 氧化数 258
12.1.2 氧化还原反应 259
12.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60
12.2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262
12.2.1 原电池 262
12.2.2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264
12.2.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270
12.3 原电池的热力学 273
12.3.1 反应自发性的电动势判据 273
12.3.2 氧化还原平衡与其他平衡共存的多重平衡 275
12.4 与电极电势有关的图形 277
12.4.1 电极电势-pH 图 278
12.4.2 元素电势图 281
12.4.3 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282
12.5 化学电源、电解与金属锈蚀的防护 286
12.5.1 化学电源 286
12.5.2 电解* 287
12.5.3 金属腐蚀及其防护* 289
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5
附录 296
附录1 SI基本单位、导出量及与SI单位一起使用的单位 296
附录2 一些单质和化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 1
1.1.1 化学的定义 1
1.1.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1.1.3 化学的二级学科 3
1.2 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6
1.2.1 化学在科学中的位置 6
1.2.2 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贡献 7
1.2.3 化学与人类生存环境 9
1.2.4 化学与人类健康 9
1.2.5 化学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10
1.3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10
1.3.1 生物无机化学 10
1.3.2 无机固体化学 11
1.3.3 金属有机化学 12
1.3.4 超分子化学 13
1.4 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13
1.4.1 重视化学实验 13
1.4.2 重视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4
1.4.3 在学习中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14
1.4.4 抓好各个学习环节 15
1.4.5 学一点化学史 15
第2章 化学的基础知识 16
2.1 物质的测量 16
2.1.1 国际单位制 16
2.1.2 物理量的表达与运算 19
2.2 物质的状态 19
2.2.1 固态 19
2.2.2 液态 20
2.2.3 气态 20
2.2.4 等离子体* 22
2.2.5 液晶* 22
习题 23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4
3.1 热力学建立的基本过程及基本概念 24
3.1.1 热力学建立的基本过程* 24
3.1.2 热力学基本概念 25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7
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7
3.2.2 功 28
3.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0
3.3 赫斯定律及其应用 33
3.3.1 反应进度 33
3.3.2 热化学方程式 34
3.3.3 赫斯定律 35
3.3.4 几种热效应 36
3.3.5 食物与燃料* 39
3.4 过程的自发性、熵、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39
3.4.1 过程的自发性 39
3.4.2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 40
3.4.3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41
3.5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判据 42
3.5.1 吉布斯自由能 42
3.5.2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3
3.5.3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44
习题 46
第4章 化学平衡 49
4.1 化学平衡常数 49
4.1.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概念 49
4.1.2 经验平衡常数 50
4.1.3 标准平衡常数 52
4.2 范特霍夫化学反应等温式 54
4.2.1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推导 54
4.2.2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意义 56
4.3 化学平衡的计算 57
4.3.1 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58
4.3.2 利用实验数据求平衡常数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59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61
4.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1
4.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2
4.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4
4.4.4 平衡移动原理 65
4.4.5 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66
习题 66
第5章 溶液与电离平衡 69
5.1 溶液 69
5.1.1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70
5.1.2 电解质溶液 75
5.2 酸碱理论 77
5.2.1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 78
5.2.2 布朗斯特-劳里质子理论 78
5.2.3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83
5.3 溶液的酸碱性 84
5.3.1 水的自偶电离 84
5.3.2 酸碱指示剂 86
5.4 热力学与电解质的解离 87
5.4.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88
5.4.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92
5.5 电解质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缓冲溶液 96
5.5.1 稀释效应 97
5.5.2 盐效应 97
5.5.3 同离子效应 98
5.5.4 缓冲溶液 98
5.6 酸碱中和反应 102
5.6.1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 102
5.6.2 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 102
5.6.3 强碱与弱酸的中和反应 102
习题 103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106
6.1 溶度积 106
6.1.1 溶度积常数 106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07
6.2 溶度积规则 109
6.3 沉淀溶解平衡 110
6.3.1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10
6.3.2 沉淀的生成 112
6.3.3 沉淀的溶解 114
6.4 沉淀的转化 115
6.5 分步沉淀 116
习题 118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20
7.1 化学反应速率 120
7.1.1 根据反应进度定义反应速率 120
7.1.2 根据浓度变化定义反应速率 121
7.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3
7.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速率方程 123
7.2.2 有效碰撞理论 124
7.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6
7.3.1 阿伦尼乌斯反应速率公式 127
7.3.2 阿伦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128
7.4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9
7.4.1 过渡状态理论 130
7.4.2 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历程 131
7.5 反应机理与反应级数 132
7.5.1 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 132
7.5.2 反应级数 133
7.5.3 反应机理和反应分子数 135
习题 136
第8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39
8.1 原子结构发现简史* 139
8.1.1 原子的提出及原子基本结构的发现 139
8.1.2 玻尔理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初步描述 140
8.1.3 看到原子 142
8.2 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描述及薛定谔方程 142
8.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42
8.2.2 海森伯“不确定原理” 143
8.2.3 薛定谔方程 143
8.2.4 四个量子数 144
8.2.5 波函数/原子轨道ψn,l,ml相关图形 146
8.3 核外电子排布 154
8.3.1 单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 154
8.3.2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55
8.3.3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157
8.3.4 核外电子排布 159
8.4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161
8.4.1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61
8.4.2 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164
习题 171
第9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73
9.1 离子键 174
9.1.1 离子键本质 174
9.1.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174
9.1.3 离子键的强度与玻恩-哈伯循环 175
9.1.4 离子的特征 176
9.2 共价键——路易斯结构 177
9.3 共价键——价键理论 178
9.3.1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178
9.3.2 共价键类型 180
9.3.3 化学键参数 182
9.3.4 杂化轨道理论 184
9.3.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86
9.4 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 191
9.4.1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191
9.4.2 第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194
9.4.3 第二周期元素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196
9.4.4 分子中电子排布及分子的磁性 198
9.5 金属键理论 199
9.5.1 自由电子理论 199
9.5.2 能带理论 199
9.5.3 金属键的强度 201
9.5.4 键型的过渡与离子极化 201
9.6 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 202
9.6.1 分子间作用力 202
9.6.2 氢键 204
习题 206
第10章 晶体结构 209
10.1 晶体的基本概念 209
10.1.1 晶体、准晶与非晶体 209
10.1.2 晶体的外形及七大晶系 211
10.1.3 晶体的微观结构——十四种点阵 213
10.1.4 晶体结构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 216
10.2 晶体的基本类型 219
10.2.1 金属晶体 220
10.2.2 离子晶体 224
10.2.3 分子晶体 230
10.2.4 共价晶体 230
10.3 晶体缺陷* 231
10.3.1 点缺陷 232
10.3.2 线缺陷 232
10.3.3 面缺陷 233
10.3.4 非整比化合物 233
10.4 晶体的应用* 234
习题 235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平衡 237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38
11.1.1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38
11.1.2 配合物的命名 240
11.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40
11.2.1 结构异构 241
11.2.2 空间异构 241
11.3 配合物的成键理论 243
11.3.1 价键理论 243
11.3.2 晶体场理论 246
11.4 配位解离平衡 252
11.4.1 配位解离平衡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52
11.4.2 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253
11.4.3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54
11.5 配位化学的应用 255
11.5.1 冶金与电镀 255
11.5.2 定性与定量分析 255
11.5.3 金属螯合剂 256
11.5.4 生命科学与医药学 256
习题 256
第12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258
12.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58
12.1.1 氧化数 258
12.1.2 氧化还原反应 259
12.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60
12.2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262
12.2.1 原电池 262
12.2.2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264
12.2.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270
12.3 原电池的热力学 273
12.3.1 反应自发性的电动势判据 273
12.3.2 氧化还原平衡与其他平衡共存的多重平衡 275
12.4 与电极电势有关的图形 277
12.4.1 电极电势-pH 图 278
12.4.2 元素电势图 281
12.4.3 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282
12.5 化学电源、电解与金属锈蚀的防护 286
12.5.1 化学电源 286
12.5.2 电解* 287
12.5.3 金属腐蚀及其防护* 289
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5
附录 296
附录1 SI基本单位、导出量及与SI单位一起使用的单位 296
附录2 一些单质和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