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吴秋林文集(第3卷)

吴秋林文集(第3卷)

作者:吴秋林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ISBN:9787566015501

定价:¥1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吴秋林文集(第3卷)》是吴秋林影视文化人类学的系列著作合集。有《影视文化人类学》(2008年,民族出版社)、《图像文化人类学》(2010年,民族出版社)等。这是作者在影视文化人类学学科建设上的努力,包含了影视人类学理论、历史及实践研究。《影视文化人类学》注重的是影视人类学学科理论的认知和探索;《图像文化人类学》*次把图像作为一种独立的影像理念来研究,并且与电影等动态影像对立,揭示了静态影像的独立存在的影像意义。这两部关于影像人类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代影视人类学影像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吴秋林(作者),男,1955,贵州盘县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众神之域》《影视文化人类学》《图像文化人类学》《文化基因论》等。
目录
影视文化人类学  绪论  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学科基础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人类学基础    第二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影视技术基础    第三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电影语言艺术基础    第四节  学科边缘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历史论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初始时期    第二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历史    第三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影视人类学家    第四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学术团体和电影节  第三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文化论    节  作为一种文化的影视    第二节  影视文化的演进    第三节  影视文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第四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技术论    节  影视技术的出现    第二节  影视技术的性质    第三节  影视技术与影视文化人类学  第五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本体论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定义及概念    第二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意义和功能    第四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成果的分类    第五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前景  第六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的拍摄与制作(上)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    第二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的拍摄原则    第三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家的修养  第七章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的拍摄与制作(下)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拍摄的选题    第二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方法    第三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片制作流程  第八章  图像文化人类学志    节  影视文化人类学历史上的图像    第二节  图像对文化人类学的意义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照片的拍摄    第四节  对贵州《百苗图》的图像文化人类学志的分析  附件一  附件二  参考书目图像文化人类学  绪论  图像的意义  章  图像学基本原理    节  图像的概念    第二节  图像和图像学    第三节  图像学的概念    第四节  作为人类文化基本表现形式的图像  第二章  图像学的基本性质    节  图像学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第二节  图像学中的文化因素    第三节  图像学中的绘画因素    第四节  图像学中的科学技术因素  第三章  图像学系统    节  图像学系统    第二节  图像学系统中的音乐图像学    第三节  图像学系统中的美术图像学    第四节  图像学系统中的科技图像学    第五节  图像学系统中的动态图像学  第四章  图像文化人类学史述    节  人类的史前图像    第二节  人类的古代图像    第三节  图像历史上的两种图像    第四节  科技时代的技术图像    第五节  文化人类学的图像与图像文化人类学  第五章  图像文化人类学    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中的图像文化人类学志    第三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中的图像研究    第四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中的图像语言    第五节  图片形式和影视形式  第六章  图像文化人类学图像的拍摄    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的图像和图像种类    第二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图像的拍摄原则    第三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图像的拍摄    第四节  图像文化人类学家的修养  参考资料  后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影视卷  导论    一、影视民族学概念和历史缘起      (一)影视民族学概念      (二)影视民族学历史缘起    二、影像书写与中国西部民族文化      (一)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的拍摄对象      (二)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的拍摄任务      (三)影视民族志在影视民族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影视民族志影像的拍摄原则和分类      (一)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拍摄原则      (二)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功能作用      (三)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分类    四、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影像文化背景和影像书写意义      (二)影视民族学、影视民族志的开创性意义      (三)对中国民族学的特定贡献  章  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概述    节  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开端      一、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开端      二、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意义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的拍摄      一、15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二、关于15部片子的拍摄    第三节  多元化时代的拍摄      一、拍摄对象的变化      二、多元化的拍摄主体    第四节  发展分布三个因素      一、技术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学术因素  第二章  中国西部影视民族志的历史    节  1949年前影视民族志历史      一、手工绘制时代的民族文化影像书写——《皇清职贡图》      二、手工绘制时代的民族文化影像书写——《百苗图》      三、机器成像时代的民族文化影像书写    第二节  1949年后影视民族志的时期      一、“抢救落后”的历史      二、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的历史评价    第三节  1949年后影视民族志的第二时期      一、恢复性拍摄和多元化拍摄的展开      二、中国影视民族学理论的建立      三、影视民族学机构、学术会议和教育  第三章  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上)    节  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拍摄      一、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拍摄方法      二、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拍摄实践    第二节  内蒙古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      二、《鄂伦春族》    第三节  新疆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新疆夏合勒克乡农奴制》      二、《哈萨克族》系列录像片      三、新疆地区其他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拍摄    第四节  西藏、青海、甘肃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西藏影视民族志影视片      二、青海影视民族志影视片      三、甘肃影视民族志影视片  第四章  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中)    节  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云南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佤族》拍摄内容      二、《苦聪人》拍摄内容      三、《独龙族》拍摄内容      四、《景颇族》拍摄内容    第二节  以“文化事象”为依托的云南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      二、《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三、《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      四、云南省的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第三节  贵州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贵州苗族系列影视片      二、在贵州拍摄的其他影视民族志影视片  第五章  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下)    节  四川、重庆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一、孙明经与西康民族志影视片创作      二、《凉山彝族》      三、在四川拍摄的其他影视民族志影视片    第二节  广西影视民族志影视片和拍摄    第三节  影视民族志影视片拍摄的影像志意义      一、两种不同的书写      二、影视民族志影视片拍摄的“中国果实  第六章  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节  西北地区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一、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二、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的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第二节  西南地区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一、云南的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二、贵州的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三、四川、重庆、广西、西藏等地的影视民族志资料片和拍摄  第七章  纪录片中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节  西北地区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一、纪录片中的民族专题片      二、内蒙古、新疆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三、青海、甘肃、宁夏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第二节  西南地区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一、云南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二、贵州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三、西藏、四川、重庆、广西等地的民族专题片和拍摄  第八章  机构和学术交流活动    节  影视民族学机构和教育学      一、国内的官方机构和活动      二、影视民族学教学    第二节  学术交流活动      一、以影视民族学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      二、以影视民族学为主题的地方会议      三、涉及影视民族学的电影节和展演      四、民间组织的电影节和展演交流      五、民间项目组织的电影拍摄和交流    第三节  拍摄人和拍摄主体      一、机构的拍摄      二、个人的拍摄参考文献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