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从实践哲学到历史哲学:希腊化和中世纪早期哲学研究
作者:石敏敏,章雪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ISBN:9787516194829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实践哲学到历史哲学:希腊化和中世纪早期哲学研究》旨在给出希腊化哲学和中世纪早期哲学“去希腊”的进程。希腊化哲学的实践性、个体性和宗教性洋溢着自然历史观念的基本形式;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试图挽救古典希腊哲学,却以其主体论建构使得他有关柏拉图的阐释远离柏拉图,也使希腊化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的主体论哲学偏离古典希腊的实体论哲学。普罗提诺在“存在”和“行动”之间建立的关联有别于古典希腊哲学对“存在”和“实体”关系的聚焦,而为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提供了预备,直接引发了奥古斯丁的思想革命。奥古斯丁通过有选择地运用希腊哲学概念,切断了基督教与古典希腊哲学的最后一缕联系,把历史中的上帝与历史中的救赎作为哲学的事业,并使中世纪早期哲学真正地实现了“去希腊”的运动,终结了古典哲学的世界图景且开启了现代的世界图景。
作者简介
石敏敏,1969年生,浙江工商大学哲学教授,主要从事晚期希腊和早期基督教的研究和翻译。曾访问加拿大维真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等。出版著作有《希腊化哲学主流》、《古代晚期西方哲学的人论》、《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观念》等,翻译《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基督教经典译丛》、《历史与思想译丛》、《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等,出版译著30多部。章雪富,1969年生,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研究。曾访问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罗耀拉大学、加拿大维真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等。出版著作有《希腊哲学史》(合著)、《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斐洛思想导论》(两卷)、《斯多亚主义》(两卷)等,主编有“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历史与思想译丛”等。
目录
导论
一 哲学的新趋势
二 自然历史观念和“去希腊”
三 主体历史观念与“去希腊”
第一章 希腊化哲学的怀疑主义效应
一 怀疑派与实体论的颠覆
二 怀疑派的批评与斯多亚学派的修正:从知觉到意愿
三 怀疑派的批评与中期柏拉图主义体系性想象的动摇
四 新柏拉图主义之于怀疑派的回应:从知识到实践
第二章 希腊化哲学的后形而上学:实践性和宗教性
一 希腊化哲学与后形而上学
二 自然与伦理
三 自然理性和神意
四 自然理性与宗教意识
五 哲学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宗教性
六 从“是”到“应是”;从“知道自己”到“关心自己”
第三章 希腊化哲学的自然历史观念
一 雅典时期希腊哲学的“是”与“真”
二 希腊化哲学的“是”与“感知觉”
三 希腊化哲学的“是”与“行动”
四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历史观念
五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终末论和时间意识
六 个体的历史实在性
第四章 存在和行动
——普罗提诺的古典拯救和解构
一 普罗提诺与古典的张力
二 “存在”和“行动”: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到奥古斯丁的“经世的救赎”
三 太一作为行动的本体与作为本体的“不是”
四 理智的实现活动与其所是
五 “神圣质料”问题
六 灵魂本体的主体性:“是”与“行动”的分离
第五章 奥古斯丁:时间、历史和上帝
一 时间问题:从普罗提诺的古典到奥古斯丁的现代
二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念和自我根源
三 作为“新该隐”的罗马和诸神的“共同体”
四 历史的终末论
五 位格的历史和历史的位格
六 “复活之子”和教会的公民性
七 “怜悯之地”和历史神义论
八 永久和平的共同体
参考书目
一 哲学的新趋势
二 自然历史观念和“去希腊”
三 主体历史观念与“去希腊”
第一章 希腊化哲学的怀疑主义效应
一 怀疑派与实体论的颠覆
二 怀疑派的批评与斯多亚学派的修正:从知觉到意愿
三 怀疑派的批评与中期柏拉图主义体系性想象的动摇
四 新柏拉图主义之于怀疑派的回应:从知识到实践
第二章 希腊化哲学的后形而上学:实践性和宗教性
一 希腊化哲学与后形而上学
二 自然与伦理
三 自然理性和神意
四 自然理性与宗教意识
五 哲学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宗教性
六 从“是”到“应是”;从“知道自己”到“关心自己”
第三章 希腊化哲学的自然历史观念
一 雅典时期希腊哲学的“是”与“真”
二 希腊化哲学的“是”与“感知觉”
三 希腊化哲学的“是”与“行动”
四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历史观念
五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终末论和时间意识
六 个体的历史实在性
第四章 存在和行动
——普罗提诺的古典拯救和解构
一 普罗提诺与古典的张力
二 “存在”和“行动”: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到奥古斯丁的“经世的救赎”
三 太一作为行动的本体与作为本体的“不是”
四 理智的实现活动与其所是
五 “神圣质料”问题
六 灵魂本体的主体性:“是”与“行动”的分离
第五章 奥古斯丁:时间、历史和上帝
一 时间问题:从普罗提诺的古典到奥古斯丁的现代
二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念和自我根源
三 作为“新该隐”的罗马和诸神的“共同体”
四 历史的终末论
五 位格的历史和历史的位格
六 “复活之子”和教会的公民性
七 “怜悯之地”和历史神义论
八 永久和平的共同体
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