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增订本)
作者:汝信,王德胜 编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ISBN:9787533678630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映照出整个20世纪中国学术的面貌。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将使我们在总体把握中国美学现代学科建设特性及其基本理论精神的同时,反思性地寻获新思想的创造根据,在历史的基础上全面构造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前景。《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增订本)》集数十位知名美学学者合作之力,全面考察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呈现了“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的学术史研究旨趣。
作者简介
汝信,1931年生,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博士。学术专长为哲学、美学。独著:《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美的找寻》《论西方美学与艺术》《汝信自选集》。合著:《黑格尔范畴论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译著:福米娜《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列夫柯夫斯基《1947年前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切尔特哥夫《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对抗性矛盾》《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前半部、普列汉诺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一编 问题的提出
一 百年美学:学术史的追寻——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的几个问题
(一)学术史研究的可能性
(二)学术史的着眼点
(三)关注百年
二 走向回归之路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提问方式
(一)“美学的提问方式”
(二)“本质论”与“存在论”
(三)两种命题的混淆
(四)回归美学自身
论析1 思之未思——20世纪中国美学与中国思想
(一)美学现象:思之辉煌
(二)美学实相:思之未思
(三)美学真相:不敢思想
(四)回顾意义:呼唤思想
论析2 遭遇挑战——20世纪中国美学留下的三个问题
(一)“美学”是什么?
(二)美学民族化的可能性与前景
(三)审美文化与美学的第三种可能
第二编 历史与反思
一 世纪回望——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一
(一)坎坷历程与发展阶段
(二)思想来源与中西融合
(三)审美与现实的关系
(四)美学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 美学的荣耀与遗憾——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二
(一)清代朴学:现代学术史的真正起点
(二)荣耀:学科近代化任务的基本完成
(三)遗憾:功利主义幽灵的缠绕
三 美学研究:历史分期与学术特点——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三
(一)与古典美学的本质不同
(二)美学研究分期
(三)美学各时期学术特点
(四)美学立足点转变
四 美学方法:寻找理论的通途——20世纪中国美学的方法论问题
(一)译介法与注经法
(二)归纳法、演绎法与比较法
(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方法
(四)结构主义方法与解构主义方法
(五)辩证逻辑方法
五 美学论争:学术形态的内与外——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及其历史经验
……
第三编 承续与转换
第四编 历史中的个人
第一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第一编 问题的提出
一 百年美学:学术史的追寻——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的几个问题
(一)学术史研究的可能性
(二)学术史的着眼点
(三)关注百年
二 走向回归之路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提问方式
(一)“美学的提问方式”
(二)“本质论”与“存在论”
(三)两种命题的混淆
(四)回归美学自身
论析1 思之未思——20世纪中国美学与中国思想
(一)美学现象:思之辉煌
(二)美学实相:思之未思
(三)美学真相:不敢思想
(四)回顾意义:呼唤思想
论析2 遭遇挑战——20世纪中国美学留下的三个问题
(一)“美学”是什么?
(二)美学民族化的可能性与前景
(三)审美文化与美学的第三种可能
第二编 历史与反思
一 世纪回望——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一
(一)坎坷历程与发展阶段
(二)思想来源与中西融合
(三)审美与现实的关系
(四)美学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 美学的荣耀与遗憾——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二
(一)清代朴学:现代学术史的真正起点
(二)荣耀:学科近代化任务的基本完成
(三)遗憾:功利主义幽灵的缠绕
三 美学研究:历史分期与学术特点——20世纪中国美学概观之三
(一)与古典美学的本质不同
(二)美学研究分期
(三)美学各时期学术特点
(四)美学立足点转变
四 美学方法:寻找理论的通途——20世纪中国美学的方法论问题
(一)译介法与注经法
(二)归纳法、演绎法与比较法
(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方法
(四)结构主义方法与解构主义方法
(五)辩证逻辑方法
五 美学论争:学术形态的内与外——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及其历史经验
……
第三编 承续与转换
第四编 历史中的个人
第一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