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透视:多重意义下的文化、仪式、经典

文化透视:多重意义下的文化、仪式、经典

作者:苏发祥,刘明新,徐跃 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ISBN:9787507751307

定价:¥9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15年12月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了第九届“田野调查,立身之本”的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盛况空前,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全国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近130篇学术论文。经有关专家的评选,最后有80位同学在大会上宣布了他们的论文,并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而有效的互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中,大部分论文就是从80篇会议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少数几篇是从未参加会议的民族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挑选的。论文集共有31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13所高等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6名。论文集由五部分组成,主题是“文化”。自一位人类学教授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为“文化”首次下定义后,有许多的来自社会和人文学科的著名学者都试图对“文化”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定义为学界普遍所认同。但来自不同学科的人们研究文化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反而与“文化”相关的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尤其是近代以来,当人们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或族群有别于“他者”的重要标志后,对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更是有增无减。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我们也不断认识和追求文化,但我们始终无法解释和说清文化是什么,这也许就是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所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学术培养一流的承继人,这是大学责无旁贷的职责。通过阅读本论文集中的31篇论文,我们欣喜地发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年轻一代学子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语言基础扎实,如果假以时日,不断积累田野经验,持续夯实学科理论基础,他们的学术前景不可限量。
作者简介
  苏发祥,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访问学者。1989年7月至1993年9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做馆员;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任讲师;2000年至2004年10月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任副教授;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任副院长、教授;2006年10月至今,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目录
民族文化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壮族山歌音韵田野调查报告
试论美国弗雷斯诺市苗族文化调试与整合
黔东南丹寨锦鸡苗族鸟文化崇拜刍议
从“生态文化”的视角解读侗族“萨”文化
——以湖南省通道县高步村为例
“蕃嘶”
——藏文化的“代言品”
花腰傣婚姻习俗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以云南新平县戛洒大槟榔园村为例
万物有灵中看藏族的灵魂观
仪式研究
“赶嘎嗒”:苗族给祖坟添土的仪式
——以黔东南方陇村为例
作为“礼物”的婚礼仪式录像碟片
仪式结构与反结构的互动性
——迪庆香格里拉藏族婚俗式中的锅庄舞研究
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之思考
——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田野记录
广西恭城唐黄瑶婆王节仪式展演
——基于婆王信仰的乡村实践
文化认同
浅谈回族饮食中的社会性别
——以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回族社区为例
基于《南华文艺》“侮教案”浅析民国时期的回民认同
旅游发展与寺登白族饮食文化变迁
——以“八大碗”为例探讨白族的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
一段历史三种叙事:针对“民族识别”的历史书写
——叙事主义史学理论视野中的民族识别
摇摆的认同边界
——四川湔江流域羌族的“插占为业”调查研究
泰国北部“Khaplue”的传承、传播与文化认同
文化变迁
自媒体视域下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从圣物到商品:尼木藏香的人类学分析
场域-惯习:一个哈尼村寨节日礼俗的变迁
——以云南咪哩村哈尼族春节习俗为例
“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及其效用分析
变迁与适应
——一个生态移民村回族节庆活动的调查研究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漆器初探
经典名著
福柯: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疯癫”再定义
——《疯癫与文明》的评价回顾
从《林村的故事》中看中国农村
凌纯声对我国民族学研究方法论上的贡献
——以《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为例
网络的人际确立:微信“抢红包”
——由《礼物》及《礼物的流动》引发的思考
“摆”:一个边民族群的精神内核——
从《芒市边民的摆》和《入神之间》看宗教仪式的再研究
“文明”与现代化的人类学反思
——《文明与野蛮》读书报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理解塞缪尔·亨廷顿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