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张世英文集 第6卷:哲学导论

张世英文集 第6卷:哲学导论

作者:张世英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9787301219140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第六卷收《哲学导论》一书。此前出版的《天人之际》一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了作者从主客关系式的传统形而上学(又称在场形而上学)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注重现实生活的哲学转向。其后,作者花了几年时间,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西方现当代建立在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基础上的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生活哲学。至此,作者在这两本书中大体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的哲学观,所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2001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两位负责人要作者为本科新生讲授哲学导论课程,内容就以作者近些年出版的东西为主,并要求作者在次年(2002年)初结束本课程的讲授时以教材形式出版《哲学导论》一书,后交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般地说,以哲学导论(或概论)命名的书,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讲解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教科书;一类是论述作者个人哲学观点的创作。《哲学导论》这本书属于后者。不过,为了适应学员的需要,作者在各章节的起始还是对相关的基本知识作了一点很简单的介绍。《张世英文集·第6卷:哲学导论》算得是作者晚年的一本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体系之作。
作者简介
  张世英,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21年生,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5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黑格尔哲学研究、中西哲学的融通与批判等。
目录
目录
导言什么是哲学/
小引/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三哲学的分类/
第一篇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
——“人—世界”和“主体—客体”/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在世结构的
含义、区别与关系

二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
三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
第二章精神发展的阶段/
一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
二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一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
二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
一想象不同于思维的特点/
二从重思维转向重想象/
三想象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
一两种无限的含义/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
三“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
四“人生在世”的全过程/
第六章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一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论境界/
一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四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
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境界与文化/
一四种人生境界/
二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文化的评判问题/
四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五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六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第九章超越自我/
一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超越之路/
一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
二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历程/
四超越有限是一种长期磨炼的过程/
第二篇审美观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
二审美意识的惊异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三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
四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
第十三章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
四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
五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理论/
二历史/
第十五章审美价值的区分/
一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一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
二语言学转向/
三语言意义的转换/
四“大言”与“小言”/
第十七章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一语言的诗性/
二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
三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八章美与真善/
一古希腊时期/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三近代/
四现当代/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三篇伦理观
第十九章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哲学史上的道德观/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
关系的论述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二十章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
三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你”
之间的相互回应/
四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

五“我—你”关系的优先地位/
六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

第二十一章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一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
二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十二章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
——顺应与理解/
一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第二十三章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一从独白到对话/
二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
“交谈伦理学”

三理与情/
第二十四章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
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
二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一
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
四道家既“知”“道”亦“行”“道”/
五哲学与人生/
第四篇历史观
第二十五章古与今/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观/
三古与今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十六章传统与现在/
一传统的性质与形成过程/
二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
第二十七章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含义/
二时间距离的意义/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按照历史,不断超出自身而
不执著

四历史性问题就是人生意义问题/
第二十八章中心与周边/
一中心与周边关系的哲学基础/
二“万变不离其宗”剖析/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第五篇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九章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章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征/
二主要发展阶段/
第三十一章从“天人合一”到“万有相通”/
一“天人合一”的特点/
二“万有相通”的特点/
三“天人合一”与“万有相通”的区别以及中西
文化史上从前者到后者的发展过程/
四在中国现实中“万有相通”进展迟缓及其原因/
五“万有相通”的哲学要求把“有我”与“忘我”结合起来/
六“万有相通”的哲学是中华文化走向未来的明灯/
余论:希望的哲学/
一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
二希望就是虚拟/
三希望就是战斗/
四希望与命运/
五希望与失望/
六希望与无限/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