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孙中山研究林家有 主编《孙中山研究(第3辑)》在坚持阶级分析方法的原则下,借鉴了西方综合研究的理论,将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作为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更加彰显了孙中山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从而加深了对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位伟大改革家的认识,恢复和显示了孙中山作为中华民族伟大代表和时代巨人的形象。这是孙中山研究的巨大发展和超越。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 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全书约70万字。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体较大(4号字)的版本,不久红旗出版社还出了这部书的简本。这三个本子都经过多次重印。据我掌握的情况,它们的印数累计共300余万册。在屡次重印的过程中,曾经对个别字句作了修改,其中有的还是比较重要的修改。例如,在最初的印本中提到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中俄边界线时本应该写“外兴安岭”,错成了“大兴安岭”。这个错误在后来的印本中已经改正了。根据出版社的规定,改正个别字眼,虽然重印也不叫新的一版。所以至今出的书还是初版本,只是有第几次印本的不同。这次通读中,不免做了较多的修改。因此,我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书的第二版,并且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红旗出版社在未做相应的修改以前不再出版这书的大字本和简本。这次虽然作了比较多的修改,但毕竟不是大改。这是因为:第一,这《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套装全2册)》的基本论点和总的体系我现在还不觉得有修改的必要。第二,如果现在来写这《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套装全2册)》,当然全书的面貌包括材料的取舍和论述的详略会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不能把1981年以前写的书改成1995年写的书。
-
大逃港陈秉安 著本书是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秉安的长篇报告文学,讲述的是1950年到1979年间发生在深圳河边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事件。这是国内本专门揭秘大逃港事件的书籍,真实再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大变局前夜的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析微徐奉臻 等著由于历史一向偏爱统治者和胜利者,留存的史料必然带有某种选择性、主观性和相对性,从而呈现出不完整性和不真实性,而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也常常给历史蒙上层层迷雾,遮挡学者的视线,影响人们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史学功能的发挥,以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为前提。假如随意忽视,甚至损伤过去,假如在与政治的调情中将史学作为斗争的手段,势必导致知识依附于权力,使史学成为政治的附庸,史学的功能也会随之人为化与工具化,史学主体自然难逃思想奴化和人格丧失这一命运怪圈。于是,“假历史”遮蔽“真历史”,“片面历史”取代“全面历史”。而要克服解释历史的主观性与片面性,使史学走上打假的健全之路,则既有赖于史学主体智识水平及操作技术的提高,更有赖于政治文明的长足发展和史学工作者独立人格的形成。
-
大地作证孙国田,孙颖 著暂缺简介...
-
近代史资料《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写的《近代史资料》内容包括:抚东奏稿,中国海关,蒙城县知事汪篪出巡日记,冷口战役经过纪要,王世杰日记选,工业问题座谈会纪要,以及口述史料:基督教信仰与爱国是有关的。
-
永远的惨痛尹世洪 傅修延 主编《永远的惨痛:江西省抢救抗战时期深度受害区史料·口述实录(套装上下册)》的选编,坚持历史唯物主奠的基本观点与方法,遵循口述史的一般原则与要求,注重保持口述史料的原貌与客观性。除了改正个别明显的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错讹,以及对个别文理、逻辑不顺的访谈略作理顺文法、调理逻辑的技术加工外,都照原样选编,未对史料作其他有关实质性内容的改动。书中以市县为单位,大体按照日军侵入各市县的时间为序排列。每一市县,均以口述史料为主,但为有助于更完整地反映当地情况,还编有简要概述,并附少量地方文献。
-
妇女指导委员会与抗日战争夏蓉 著《妇女指导委员会与抗日战争》的选题最初缘起于对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妇指会”)的关注,妇指会是新生活运动初期推行全国妇女新运的专门机构。抗战前,国民政府的种种长远目标,都以实现统一政令、统一思想的集权式统治,加强文化垄断和精神控制为前提。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剿共”前线的江西省会南昌发起以复兴固有道德文化,提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新生活运动,以便在实行军事统一的同时,进一步实行政治文化统一,以儒学控制民心,清除共产主义等思想学说的传播。
-
老上海女子风情画吴浩然 编著沈泊尘( 889—1920),字伯诚,笔名蜗牛。浙江桐乡乌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先驱。为《申报》《神州报》《时事新报》《晶报》等作过大量的政治讽刺画,作品思想性很高,具有战斗精神,影响深远。首创中国第一本漫画杂志《上海泼克》,开中国漫画杂志之先河。叶浅予称他为中国第一位漫画大师。沈泊尘精通仕女画,所绘现代仕女开一代新风,曾连载于《大共和画报》和《大共和星期画报》,后结集为《新新百美图》;擅长戏画,名重一时,曾任《民权画报》《图画剧报》等戏画主笔,是中国早期戏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
中国德奥战俘营李学通,古为明 编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千余名德国、奥地利战俘,在中国的俘虏收容所里,在那曾经的皇家园林、行宫之中,在东北的茫茫雪原之上,踢足球、打网球、荡秋千、玩保龄,悠然惬意地享受着贵族般的生活。他们为何来到中国?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一段迄今为止尚未全部揭开的秘密,这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历史,这是人类灾难史中一缕温暖的斜阳。《中国德奥战俘营》用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为您讲述这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