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欧洲帝国[英]斯图尔特·斯威尼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开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保持距离”,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
江户时代江户城[美]艾米·斯坦利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
拉贝日记[德]约翰·拉贝本书选取拉贝先生1937年9月21日至1938年2月26日这5个多月在南京期间及回德国途中所记的日记,一天不落,真实再现了战时生活的情状。日记的记述具体、细致、真实,展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与之斗争的不屈精神;同时,拉贝的语言平实、生动,其间透露出的乐观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是战争中的一束光,抵御了黑暗。拉贝先生的日记是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警示我们须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激励吾辈当自强。
-
斜杠的历史人类学周奇,金福林 编中国的历史人类学是以历史学为本位,采纳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为我所用的历史研究流派。不同于传统的史学研究,强调到历史现场发现历史和理解历史。这种研究主要集中明清社会史领域,从家庭到乡族、从信仰到礼仪、从族群国家、从社会结构到历史过程无一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随着研究领域扩大,特别是考古和分子人类学的方法运用,使得历史人类学拓展了对上古和中古史的研究。本书选择一批发表在本刊的论文,是从不同的时间段和领域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体现了人类学的方法的多样性,故而称之为斜杠的历史人类学。
-
铭记峥嵘岁月苏州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革命老区的地位极其重要,意义极为深远。革命老区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成功结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第一块里程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巍巍丰碑的一块奠基石。苏州革命老区是中国广大红色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苏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儿女。正是他们那种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勇敢,那种不惧苦难、舍生取义的忠贞,那种顽强拼搏、精忠报国的壮举,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怀,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铭记和传颂。本书详细记录了苏州革命老区的浴血奋斗史及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事迹。
-
张家口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文集刘秋根 常忠义 主编 , 唐晔 王新磊 副主编《张家口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文集》(全2册)辑录有关研究明清以降至民国时期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史、城市史及相关城镇、地域等方面论文62篇,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如蔡鸿生、赖惠敏、许檀、祁美琴、刘秋根等的学术论文,也有张家口本地地方史研究者如乔彦军、常忠义等人的研究成果。就具体内容而言,本论文集划分为三卷:社会经济史卷,城市史卷,相关城镇、地域卷。社会经济史卷下设四个专题:(一)商贸、商道、商人、税关;(二)茶路、茶叶;(三)皮毛业、手工业;(四)金融。城市史卷下设四个专题:(一)功能演变及现代化;(二)开埠;(三)京张铁路、张库公路;(四)其他。相关城镇、地域卷下设两个专题:(一)蔚县;(二)相关地域。总之,较为全面地汇集了研究明清以降至近代有关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市镇、交通等发展变迁状况的阶段性成果。此外,在论文主体内容之外,文末还附录整理了有关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相关档案资料、明清及民国碑刻文献多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以降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市镇发展的一些基本状况。
-
寻找西北航道[加]肯·麦古根 著 马睿 译这是一部讲述北极探险历史的作品,聚焦于北极地区最重要的航路西北航道的发现历程。作者肯·麦古根挑战了关于北极历史的传统维多利亚英国式叙述,调查和研究了毛皮商人探险家和加拿大土著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贡献,生动翔实地将这一段历史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从十六世纪开始讨论到当下,话题涵盖气候变化和西北航道相关的政治角力,并且强调和认可了多元文化的在北极探索中的作用,角度独树一帜,切合当下时代语境。
-
战争状态下的人与自然程森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华北根据地为探讨范围,包括陕甘宁边区、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根据地为空间,涵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十多年的时间,重点关注了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战争背景下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造情况、与自然抗争情况,诸如改造地貌环境抗战打击敌寇、改善自然环境减缓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乡环境保障群众健康等,进而认为党在根据地的这些举措和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
-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王东杰本书以四川大学的国立化进程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家统一运动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侧重于从“地方”以至机构的角度理解“国家统一”,*重外部因素与校园内小社会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深化我们在中国近代国家建构问题上的认知和理解。在方法论上,体现出以细微见宏大的努力。此书立论具体而充实,取材丰富,不仅充分利用留存档案,更以报刊、文集等各类文献互相比证。其见识不受分科局限,而得相关各科之利。
-
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袁刚本书是一部研究隋唐中枢体制发展演变的政治史作品。所谓中枢体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本书以隋唐两代“三省制”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系统考证了隋唐时期三省制确立、发展、再造的过程,及其决策与行政的具体运作方式,反映了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全貌。经过系统梳理,作者特别指出中枢体制在中唐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翰林、枢密、中书门下组成的「新三头」体制取代了以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组成的旧中枢,颠覆了一般认为唐朝中枢体制始终是三省制的传统认识。本书还揭示了中枢体制演变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和唐朝后期政局剧变的密切关系,是一部隋唐制度史研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