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顾建光本书是在《现代公共管理学》一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订,对国内国际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些新理念和新内容做了增补,及时反映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同时将公共管理中政府的服务意识提到重要的位置。
-
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国外交》(2018年中文版)由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组织编撰,全书深入分析2017靠前形势发展演变,全面介绍中国外交多方面、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靠前舞台上的中国智慧、中国作用,是系统阐述中国外交的读物。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国际研究学部卷周溯源,赵剑英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收录了14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撰写的学术自传。全套丛书按学部分为五卷八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上下册)、《历史学部卷》(上下册)、《经济学部卷》(上下册)、《社会政法学部卷》、《国际关系学部卷》。 学部委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荣誉称号,获此殊荣者是各个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学术素养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他们以第一人称 (有少量几篇为第三人称) 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 并且总结介绍了自己的治学和为人的体会。 通过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优秀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使后学者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同时,这套学术自传也是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巡礼,展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薪火相承、人才辈出的盛况。
-
中国话语陈曙光本书紧扣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关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讲话精神,从中国的发展优势如何转化为话语优势展开,围绕“中国话语:说什么?怎么说?”这一主题,聚焦中国模式、中国式民主、价值观与信仰这些中国话语中的关键问题,先后对容易被西方歪曲的中国模式进行了甄别和批判,对容易迷惑人的“西式民主”话语进行了深度剖析,对容易产生动摇的文化自信、政党自信以及理想信念等问题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提出了解码中国的话语建构策略和思路。本书认为,建构中国话语,最终目的是打造“话语中的中国”,将被西方随意歪曲、任意涂抹的“中国图像”重新矫正过来,恢复“中国图像”的本来面目。
-
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与巴西关系研究谌华侨 著本书初步建构了一个双边关系的简约框架,并运用中国和巴西案例检验了这一双边框架。研究表明,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共同决定了两国的贸易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的交互性作用,中巴贸易关系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对双边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的发展动力和阻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巴经贸关系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英美学者对中国外交研究的信息来源分析严丹 著“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需要世界各国对中国外交战略信息的充分获取和理解,需要我国具备良好的信息源及对外传播途径。本书运用图书情报学的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和考察国际关系领域的信息源问题,对英美学者开展中国外交研究的信息源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实证分析,进而从“一带一路”战略对外传播的信息环境视域出发,提出改善我国相关信息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好地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所认知。
-
中国在非洲严海蓉 (加拿大)沙伯力(Barry Sautman) 著自2006年以来,随着中非峰会影响的扩大,国际媒体开始集中关注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商贸、和人员流动。然而,国际研究者们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观察中国在非洲,而西方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中有大量并非无辜的误解,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把中国定性为“非洲的新殖民者。”本书的两位作者通过*近十年在非洲的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批驳了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论述,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调研发现和观点。
-
以色列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闵捷 著书中作者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方方面面,及其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作者首先明确了“公共外交”研究的现实意义,随后进行概念厘定和学术梳理,*终确立了 “软实力理论视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学视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与软实力构建”两个大的研究视角,其中既有理论探讨,也不乏实证支撑,从而凸显本书的学术价值。
-
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陈炜 著公共外交的兴起与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当前中国外交为重要的两个现象。《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对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中国公共外交进行全面分析,指明其内在逻辑、运作模式、特点、优势与局限,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别就如何好地发挥跨国公司公共外交的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
新海丝路上的马来西亚与中国范若兰 编《新海丝路上的马来西亚与中国/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丛书·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文库》记述了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处于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处于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转站,也是贸易商品的交易地和出产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将马来西亚与中国很早就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马六甲王国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1957年马来亚独立和1963年马来西亚建立后,两国关系经历了对抗、缓和和融洽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的政治、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是马来西亚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目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发展到好的时候,其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民间互助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这为两国在新海上丝绸之路上携手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