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拯救实践(第一卷)
作者:徐长福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01
ISBN:9787229047863
定价:¥5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实践哲学的传统与创新丛书:拯救实践(第1卷)》阐述了一套原创性学说:异质性哲学,其核心内容如下。人的意识有两个领域:自然直观和符号指谓。前者是人与生俱有的意识机能,可以直接意识到对象并认定其存在;后者是人工创造的意识机能,可以意识到对象的意义。符号指谓把自然直观所提供的对象分解为主词所意指的东西和谓词所述谓的东西,主词表示有一个对象存在,谓词表示一个起说明作用的意义。充当主词的非复合词语有三种:(1)意指个别对象的个别词,(2)意指个别对象的类的实在词,(3)意指符号指谓机制的范畴词。充当谓词的非复合词语也有三种:(1)表示个别对象的最近类的属(eidos)词,(2)表示包含属的较高类的种(genos)词,(3)偶性词。其中,个别词只起指代作用,本身无意义,只能作主词而不能作谓词;其余词语则表示意义,既能作主词也能作谓词。对于任何一个个别词来说,由于它没有意义,因而其谓词对它的述谓是否恰当,只能靠直观到它所指代的对象来认定,而不能逻辑地推定,这种关系叫指谓异质性,其规范原则叫指谓不比原则。在谓词部分,由于个别词的种谓词的意义可以化约到属谓词中,其结合的恰当性可以逻辑推定,这种关系叫属种同质性;但个别词的属种谓词与偶性谓词的结合、不同偶性谓词之间的结合却不能逻辑推定,这种关系叫述谓异质性,其规范原则叫异谓不比原则。这两种异质性普遍存在于符号指谓的各个阶次,相关规范原则综合起来就构成异类不比法则,即异质性规律,可名曰“范畴律”,其主旨是:由于分属异质范畴的词语之间不可通约,因而其相互结合只能靠直观认定而不能靠逻辑推定。范畴律通过呈现符号指谓的异质性而表明了逻辑推定的内在限度,为符号意识的直观约束提供了终极根据。
作者简介
徐长福,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哲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目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英国Global Discourse杂志编委。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走向实践智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在英国Studiesin Marxism和Socialismand Democracy等中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应邀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学习、访问或讲学。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直观的哲学中立化
导论
第一节 自然直观的一般考察
第二节 用概念思维所分析到的包含在自然直观中的异质性
第三节 自然直观为什么要哲学中立化
小结
第二章 哲学的异质性遭遇--以“柏拉图对话”为讨论对象
导论
第一节 柏拉图相论的难局
第二节 异质性的得而复失--《巴曼尼得斯篇》读解
第三节 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
小结
第三章 指谓异质性
导论
第一节 起始架构:符号指谓的意义虚项与意义实项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
第三节 符号指谓的意义关系原则与意义项的区分
第四节 指谓异质性与两大意识领域的划界
第五节 若干理论个案的讨论与反思
小结
第四章 述谓异质性
导论
第一节 对意义词的划分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述谓划分理论
第三节 述谓异质性的基本原理
小结
第五章 范畴律--符号指谓的异质性规律
导论
第一节 范畴律的主旨--异类不比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
第四节 偶性谓词间的述谓异质性和异谓不比原则
小结
第六章 意识的问题域
导论
第一节 一阶指谓的问题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问题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问题
第四节 从异质性的认知到异质性的运作
小结
人名索引
主要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导论
第一节 自然直观的一般考察
第二节 用概念思维所分析到的包含在自然直观中的异质性
第三节 自然直观为什么要哲学中立化
小结
第二章 哲学的异质性遭遇--以“柏拉图对话”为讨论对象
导论
第一节 柏拉图相论的难局
第二节 异质性的得而复失--《巴曼尼得斯篇》读解
第三节 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
小结
第三章 指谓异质性
导论
第一节 起始架构:符号指谓的意义虚项与意义实项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
第三节 符号指谓的意义关系原则与意义项的区分
第四节 指谓异质性与两大意识领域的划界
第五节 若干理论个案的讨论与反思
小结
第四章 述谓异质性
导论
第一节 对意义词的划分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述谓划分理论
第三节 述谓异质性的基本原理
小结
第五章 范畴律--符号指谓的异质性规律
导论
第一节 范畴律的主旨--异类不比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指谓异质性和指谓不比原则
第四节 偶性谓词间的述谓异质性和异谓不比原则
小结
第六章 意识的问题域
导论
第一节 一阶指谓的问题
第二节 二阶指谓的问题
第三节 三阶指谓的问题
第四节 从异质性的认知到异质性的运作
小结
人名索引
主要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