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中国生命美学的两个体系张俊 著复兴中国古典美学,树立美学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派,生命美学是枢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先贤已做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汉语生命美学的系统重构奠定基础。美学界应该充分吸收、借鉴,继往开来。本书主要对方东美的新儒家生命美学和罗光的新士林生命美学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研究,并对这两种生命美学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比较,附带整理了牟宗三生命美学中为学界所忽视的一个面向,即作为其生命美学形下维度的才性美学。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生命美学体系,厘清其现代建构历程,发扬中国生命美学优秀传统。
-
物哀[日] 本居宣长,[日] 大西克礼 著,王向远 译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写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哀是怜悯,也是感叹、赞扬,是内心直接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无常、发出死亡警告,万物都是一期一会。 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风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将物哀定义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风物的姿态变换,让无法言说的美得以呈现。 物哀情感的经典对象是落樱。看樱花落下,我们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观下的漠然、热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象征人类认识了生命局限后的净化与超脱,转身谈论真实情感。
-
幽玄[日] 大西克礼 著,王向远 译幽是隐微,玄是奥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诸行无常的人生真义。 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发展出丰富的美学意涵,隐蔽、枯寂、妖艳、写意,最后调和成一种在阴暗中追求的美感,拢之在内,时空无限,内在充实。 引进阴影,而不是光。从阴翳中发现美,又为了美的目的利用阴翳。日式庭园、和室、壁龛……昏暗美感的空间中进驻了永恒的闲寂,静谧、悠远的幽玄余情,成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的东方美学经典。
-
认识自我[意] 英格丽·罗西里尼 著,宇华,周希 译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
罗斯金的美学与宗教观魏怡《罗斯金的美学与宗教观》论证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学者约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与宗教观念,从他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解读他思想的源泉,并特别强调其宗教信仰变化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还探究了罗斯金对美、崇高等美学范畴的解读,剖析其建筑美学思想,并指出宗教信仰的变化是理解其美学思想多项维度的决定因素。后期,这种执着的宗教信仰逐渐让位于对世俗道德的追求,这一变化也对应了其神性美学思想向社会批评的转变。
-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Hegel''s Aesthetics Lectures on(世[德] 黑格尔 著,李兴福 注《黑格尔美学讲演录》是黑格尔代表作之一,该书堪称黑格尔美学体系之大全,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书中以严密的逻辑思辨方式,提出了美学范畴、美学实质等重要问题,探讨了自然美与各种类型艺术的相互关系: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必然辩证统一。作为世界经典之作,该书是美学研究者、爱好者及哲学研究者、爱好者必读之书。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复如此。
-
通过身体来思考[美] 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 著,张宝贵 译《通过身体来思考:身体美学文集》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整体思想的集成之作,无论从框架结构,还是从思想分布,基本反映出他身体美学思想的要点和新取向。从身体美学思想的由来、整体思想结构,到身体承担的人文学科使命、跨学科性质、日常生活的指向,既有对传统哲学的延承,更有自己独特而深邃的思考;既有对理论清晰而缜密的辨析、阐述,更有打通理论进入生活孔道的现实关切。 在对身体美学较为理论化、哲学化的分析之外,本书还开辟出一个新的方向,利用身体美学对艺术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书中对建筑、摄影、表演艺术、戏剧与舞蹈、日常生活中自我塑型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
走向当代美学[德] 卢茨·科普尼克 著,石甜,王大桥 译急速是当代社会显而易见的一个方面,而慢速则常常被斥为保守和反现代。本书中,国际知名美学思想家卢茨·科普尼克挑战了长久以来的思想传统,他建议我们将慢速理解为当代的一种策略——一种坚定凝视并进入当下速度的绝对现代实践。 通过进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艺术、摄影、录像、电影和文学,科普尼克探索了“慢”作为一种关键媒介如何强化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体验。“慢下来”帮助我们记录构成我们当下的时间、历史和移动的多个层面。它提供了一个适时的(和不适时的)审美感知和表现方式,包括强调未来的开放性,破坏了任何将现在仅仅作为过去的单纯重现的概念。通过讨论珍妮特·卡迪夫、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杉本博司和米夏埃尔·韦泽利的摄影和艺术作品,彼得·威尔和汤姆·提克威的电影,道格拉斯·戈登、威利·多尔蒂和比尔·维奥拉的录像装置作品,以及唐·德里洛的小说,科普尼克展现了慢下来如何在加速过程中开辟出空间,并促使我们去思考不同的时间性和持续时间。
-
汉字与美学萧兵 著本书利用汉字的特征与优长,从字源上探讨了“美”及相关汉字的演变及其与审美的关系,介绍了古今中外审美的多样化及变化过程,论述了美学层面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衍化、互动与对转。这是一部关于汉字美学方面的研究大作。
-
何新论美何新 著美是什么?如何发现、欣赏美?《何新论美/何新选集》从书法、绘画到诗歌、小说、戏剧、上古神话、甲骨文、唐诗宋词、《红楼梦》、武侠小说等方面对美作了探讨。指出“审美活动及艺术创作,对个人而言是寻求自身愉悦感之游戏;就其影响他人以及社会而言,则审美具有操纵人性、情感以及行为之力量”。何新湖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与流变,立意高远,思路开阔,屹立中国美学思潮的风口浪尖,也是见证,在学界影响广远。《何新论美/何新选集》堪称经典,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