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理性与希望闻骏从总体层面上看,康德宗教哲学*为核心的思想特质在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基础上的道德宗教。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必然导致宗教”恰恰是康德宗教哲学的理论主旨和基本走向。一方面,为了解决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为了实现作为道德*终目的的至善,为了保证德福一致和相匹配,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不得不引入了“上帝存在”的悬设,并且后来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在由自然目的论通向道德目的论的过程中导向了上帝存在。另一方面,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康德在善恶原则相对立的道德人性论基础上完成了道德宗教的系统建构。实际上,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也正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展开所有论述的。因此,在康德宗教哲学看来,上帝本质上是一个道德的上帝,而我们的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一种植根于道德理性的宗教信仰。对于我们的理论理性来说,上帝作为一个自在之物和理念是根本不可知的,我们也不能在理论理性的层面去证明上帝存在。然而,上帝存在却是我们的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所必需的“悬设”,是发自实践理性的本质要求,是道德实践的必要条件,也充分反映出了我们的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根本需要。
-
师者论语从春侠,王宁宁本书是一群教育人捧读《论语》的心得体悟,不是《论语》讲稿;是为广大教师能够尽快走进《论语》,亲近经典而搭建的一座桥,而非一座碑;呈现的多是作者捧读《论语》即时的、灵动的思绪,不是定论。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往往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悟;而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只要本着诚意捧读《论语》,都会被触动,有启发与感动。这本书呈现的是不同生命与《论语》的链接,因触动而引发的心得是如此不同,风格各异,又是如此积极昂扬,向上向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论语》的价值。
-
奈格里的自治主体思想研究李胤 著分析自治主体及其运动的能力,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革以及新解放道路的可能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环境和生产形式都已经转变,社会生产不仅局限于产业生产模式,而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生产中。传统的物质生产劳动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化、符号化以及情感化为主的非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带来了劳动方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产生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关系模式的新花样。在新的资本主义客观环境下,自治主体成为从事非物质生产劳动身份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对自治主体进行研究,有助于破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复杂性的谜团。此外,由客观环境催生的当代自治主体的运动具有超越资本主义界限的可能性,它能够通向一种共产主义的解放道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道路虽然在指导人类前进的过程中具有永恒的价值,但是其当代实践却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自治主体的运动表达了主体性的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融合,实现的是共同利益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蕴含着通往共产主义道路的前景和希望。这对于西方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视野下去理解作为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实践哲学评论徐长福暂缺简介...
-
PPE导论姚新中,徐尚昆 编《PPE导论》是由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骨干教师合作撰写的一部大学本科教材,其宗旨是引导读者了解和理解PPE作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的历史机缘与时代任务、PPE的多学科内涵与交叉学科研究方法、PPE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期待、学科要求以及如何从PPE视域来观察、理解和解决当代最紧迫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全书由绪论和15章组成,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4章)集中探讨PPE专业的现代社会科学背景与性质,第二部分(5-12章)论述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评价标准、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13-15章)审视和论证如何通过学科交叉形成PPE的特殊视域及其如何从PPE出发来透视和解析当代世界所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生活世界的现象学阐释栾林 著本书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讨论经济学与现象学的关系。当前主流经济学方法是在科学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方法上侧重科学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这个重要维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将“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引入经济学,才能认清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性质的正确理解,实现“直面经济问题”的初衷。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对现象学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对经济学进行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解读,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思想探析彭立群 著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有“返回自然”与“翻转之学”两种主要形态。关于“返回自然”,他认为形而上学就是“此—在”本身,“此—在”与“自然”的关联具有个体性、整体性和有限性的特征。关于“翻转之学”,海德格尔从三个方面对传统形而上学实施“翻转”:第一,从“在者形而上学”翻转为“在的形而上学”;第二,从“主体形而上学”翻转为“此在形而上学”;第三,从“超越时间的形而上学”翻转为“以时间为境域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是一个走在思想之路上的勇者,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不在于给予答案,而在于启发新的思考。
-
辛亥革命吴玉章 著《辛亥革命》一书是吴玉章的代表作,由长文《论辛亥革命》、长篇回忆录《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辛亥革命大事记三部分组成。作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吴玉章以丰富的社会阅历翔实地回忆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了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
自尊的伦理学王幸华著本书从罗尔斯对卢梭的自尊概念的解释出发,阐释自尊的伦理学中的“自尊”一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分析自尊概念在罗尔斯的《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中的重要性,揭示在罗尔斯的国内和国际正义理论中,自尊一方面作为正义感的源头为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的产生和维系提供了道德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又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善得到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的公平平等的分配,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因此又反过来为避免自尊的腐败、维持自尊的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所谓自尊的伦理学,既是基于自尊的伦理学又是为了自尊的伦理学,它体现了自尊和正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揭示了道德心理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世界的逻辑构造卡尔纳普 著在本书中,卡尔纳普运用弗雷格、罗素创立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一切科学概念都分析、还原到直接的经验,用“原初经验的相似性”这个基本关系的概念,逐步地给所有其他概念以定义,有层次、有等级地将各个科学领域的概念重新构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重构”。卡尔纳普认为,这样一个概念的构造系统,不仅揭示了概念的逻辑次序,而且体现了认识的次序,同时这种构造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可以将不能还原到经验,也即一切形而上学概念和命题从哲学中清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