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天天描红天天练苗家康暂缺简介...
-
古诗词书写课7-抒志咏怀描品汇1.《古诗词书写课》丛书分为7册,按不同内容分册,包含《四季芬芳》《鸟语花香》《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思乡惜别》《田园童趣》《抒志咏怀》。诗词范围以小学课本中的必背古诗词以及课后扩充的经典诗词为主,共计296篇。 2.每篇诗词采用适合学生书写的标准楷书字体,全文注音,并配有译文、注释、漫画小剧场以及小知识解读。 3.本套书设有个性的原创卡通形象,来增加全书的情节性和趣味性。此书作为学生字帖,在练字的同时将诗词知识素材收集整理,书在看、读、学的基础上添加写的功能,加深对文字的写法和内容的记忆,也起到练习书写规范字的作用。
-
朱家济法帖丛编·朱家济行书二十五种金鉴才 总主编,卢勇 许洪流 主编“朱家济法帖丛编”将从朱家济先生的书作、手稿 200 余件作品中,精选41 件,按照书体分为三册,分别为《朱家济行书廿五种》《朱家济楷书十五种》《朱家济临郑文公碑>(缺字本)》。三册全部采用原作高清摄影,完整原大影印,通过朱家济先生的精选书作,为读者呈现当代以“二王”为宗的法书传承与笔法运用,同时对书法爱好者的习字临帖有着指导与借鉴作用。
-
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孔宙碑并阴上海博物馆 编上海博物馆是庋藏历代善本碑帖的重镇,本丛刊为首次全面公开上海博物馆的碑帖珍藏,从中甄选出独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稀见珍本。丛刊以册页函装的传统装帧形式,原色原大精印,再现法帖的艺术价值与典藏价值。除完整呈现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外,另附别册由专家详尽解读碑帖内容及其版本情况,释读碑帖原文和观款题跋,以便读者欣赏、学习与研究。本书为丛刊之一《孔宙碑并阴》。此《孔宙碑并阴》为上海博物馆藏明拓本,且碑阳、碑阴合璧,极为难得,曾经王庆勋、沈维裕、吴颐、戚叔玉递藏,为首次原色精印。
-
中国碑帖名品·范式碑本社 编《范式碑》全称《庐江太守范式碑》,又称《范巨卿碑》。三国魏青龙三年(235)正月立于任城(今山东济宁)。无撰书人姓名。碑额篆书“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二行十字。据《后汉书》载,范式卒于官,当是卒于庐江太守任上。碑文中有“青龙三年”语,可知此碑爲范式卒后数十年后所立。宋洪适《隶释》载:“魏明帝青龙三年,县长薛君、乡人翟循等所立。”并録此碑全文,计十九行,行三十三字。碑阴题名四列,一二列十行,三列十一行,四列六行。宋以后碑断,没入土中。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胶州崔云芳在济宁州学西龙门坊水口发现碑额。乾隆五十二年(1787)初夏,济宁李东琪在济宁学宫棂星门西发现残碑,遂将其与碑额移至济宁州学保存。1929年,碑石又移置到新建的小金石馆(今济宁博物馆汉碑室)内保存。碑石残后,碑阳存十二行,每行六至十六字不等。残高166厘米,宽104厘米,厚26厘米。碑阴存题名四列共二十七人。另有清代李东琪、黄易、李克正题记。《范式碑》书法劲健淳朴,遒劲浑厚。爲三国石刻中的名品。今选用之本爲朵云轩所藏清后期精拓本,二行“士会”之“会”字捺笔上部尚未损泐,有姚孟起、陆翔题签,册中有陆恢释文并跋。整幅拓本爲私人所藏晚清拓本,此次均爲首次原大原色影印。
-
书苑拾遗·翁方纲书杏林雅集图记王祎 主编 冯威 编“书苑拾遗”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翁方纲书杏林雅集图记》为其一种。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忠叙,号覃谿、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中期文臣,金石学家、书法家、文学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参编《四库全书》,著有《两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等。翁方纲在书法领域,工楷书和行书,涉猎隶书。在当时董其昌和赵孟頫书风流行之际,他别师欧阳询,忠心传统,谨守法度,是欧体在清代中兴的功臣。他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清四家”是清代中期书法从帖学向碑学转换之际的代表人物。本书收中华书局在民国九年(1920)出版的《翁覃谿杏林雅集图记》为底本,重新制版,并加释文,尚希周知。
-
西清砚谱上海书店出版社 编《西清砚谱》是清乾隆年间记载皇家收藏的砚史著录,所录各类砚共计二百四十枚,来源据乾隆自序:“内府砚颇夥,或传自胜朝,或弃自国初。”本书大致可以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文物珍藏的自汉唐至宋元时期的砚,第二部分是明或清初的镌品。全书以图系说,详记砚之尺度、材质、形制、出处等,历朝史传所记载亦细加考证。编著形式图文对照,所有砚的图形均以工笔手绘而成,从各个方位来展示说明砚的形制。本书以1933年商务印书馆文渊阁抄本为底本高清影印,并编制了方便检索的目录。
-
朵云当代名家·韩天雍厚积堂印选韩天雍 著《韩天雍厚积堂印选》收录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韩天雍近年来篆刻作品200余方,风格涉及古玺、秦汉印,以及明清流派印,将书法与篆刻完美结合,对篆刻创作有很好借鉴意义。韩天雍常年执教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书法篆刻皆有独到见解,尤其以金文书法创作为精彩,其篆刻风格受书法影响,于先秦秦汉印风格致力较多,将他独特的金文风格融入篆刻中,并吸收日本印人的篆刻技法,形成自己独有的篆刻面貌。他的作品笔画浑厚,线条斑驳一任自然崩裂,具有古拙感;章法上也在平稳中略加疏密对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韓天雍于石质印章外,另喜刻陶印,书中亦有收录,可以为喜好陶质印章镌刻的读者提供探索经验。本书按照“朵云当代名家翰墨”系列图书的编辑体例编排,首列作者自刻自用印,其后印章根据印文内容和尺寸大小,穿插编排,便于读者阅读欣赏。
-
书法摹临两用帖·王羲之赵孟頫心经二种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本字帖在市面现有字帖基础上,提出“摹”的概念,本系列辑共十种,选取历代经典作品为范本,高清印刷,其中小字作品做放大处理,便于学习者临摹。为解决摹在书写中渗墨的问题,本字帖采用特殊处理,使字帖不怕墨染,并送一包摹临纸、摹写磁铁两个。目前市场上字帖,特别是中高质量字帖皆以方便临为主,尚无可供直接摹写的字帖,一些双勾印本既多失形,更不可直观帖之墨韵风彩。本套字帖即以解决此问题而设计,为填补市场空白商品。本册为《王羲之赵孟頫心经二种》
-
中国碑帖名品·三老讳字忌日刻石本社 编《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俗称《三老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记》。清咸丰二年(1852)夏五月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下,为严陵坞周世熊所得。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攻陷余姚,碑被士兵扑地起灶,幸碑文未损。民国八年(1919)周氏后人无力常保碑石,转售沪上商人陈渭泉。民国十年(1921)碑石已至上海,沪上外商欲以重金收购,事为浙江沈宝昌等获悉,后经西泠印社丁仁等人多方呼吁,募捐集八千金购得,并于杭州西泠印社筑石室保存。现藏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此刻石高九十一厘米,宽四十五厘米。除刻字面略平正外,其余几面皆未打磨,凹凸不平。石刻正面上部有刻画痕迹,有学者认为系碑额文字,惜出土时已断,难以辨认,亦无定论。石面有界框,框内以界线分左右两直列,右侧自上而下又分四栏。石刻无刊刻年月,文中有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十日,当刻于之后不久。石刻无撰书者姓名,为三老“通”的孙子“邯”所立,以记述祖父母、父母名字及忌日。书法宽舒圆润,拙朴质厚。为汉代石刻中之名品。今选用之本为沪上童衍方先生所藏精拓本,右侧第四栏首行“次子邯”之“次”字外界格已泐去,虽非初拓,却是归西泠印社之初精拓本,哈麐旧藏,有吴昌硕题首,吴藏堪、冯煦边跋。系首次原色影印。正文部分为便于原大刊印,特将整幅拓本的图版依传统剪裱样式裁切并重新排列,题跋亦如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