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
作者:李学勤 著,张耀南 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ISBN:9787506027571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导“走出‘疑古’”说:咱们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专门学科”论:最近我常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来看待。我相信,中国古代研究将来一定会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专门学科。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说:我所致力的领域,常给入以杂多的印象,其实谈起来也很单纯,就是中国历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体与《史记》的上下限差不多。这一领域,我想最好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问题:今天我们更应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寻找宝贵的遗产,更好地建立我们的民族信心和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认识到历史上我们的先人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使我们今后的贡献更多更好。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说:我总觉得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贬低了,与外国类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给的评价不公平。二○○八年,先生提出“世界意义”说: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人口数量、疆域的广阔,还是历史的渊源长久来说,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认识世界文明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不仅对于我们自己意义重大,对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兴起过程,提高对人类文化的认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至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多次在欧美亚澳及港台地区任教讲学,如:1981年至1982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克莱亚堂客座院士,1985年任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史系客座教授,1990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聘教授,1993年起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任美国达默思大学蒙哥马利教授,2001年任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年任韩国明知大学客座教授。1986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不可怀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时代
二、谈“信古、疑古、释古”
三、关于“疑古时代”
第二章 中国文明之源远流长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三、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
五、东周至秦代文明概观
六、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离我们有多远
一、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
二、天下之中
三、古代文明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四、“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科研项目的特点
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文献学基础
六、“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成果
七、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西周金文历谱
八、学科结合的必然趋势
九、文明起源的科学考察
十、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四章 《周易》在中国文明中之分量
一、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二、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
三、从《要》篇看孔子与《易》
四、孔子、朱子论《易》异同
五、帛书《周易》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中国文明之地理的分布
一、多彩的古代地区文化
二、非中原地区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丰富多彩的吴文化
四、安徽南部的青铜文化
五、商代通向东南亚的道路
六、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
七、韩国金海出土的西汉铜鼎
八、日本胆泽城遗址出土《古文孝经》论介
九、爱尔兰出土中国印章 的传说
第六章 古文字与中国文明
一、文字起源之谜
二、汉字——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三、古埃及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四、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孪生
五、甲骨文的世界
六、甲骨学的七个课题
七、殷墟甲骨发现一百年
八、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九、殷墟出土的周人甲骨
十、金文的形形色色
十一、论孔子壁中书的文字类型
十二、战国文字研究
第七章 占器物与中国文明
一、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两个高峰
三、青铜器与商周文化的关系
四、谈长江流域的商代青锕文化
五、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研究
六、西周青铜器研究的坚实基础
七、中国铜镜的起源及传播
八、中国和中亚的马车
九、曲阜周代墓葬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沉睡地下的文明史
一、新出简帛与学术史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
三、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
四、中、日、英三国出土木简
五、简帛和楚文化
六、楚帛书中的古史与宇宙论
七、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意义
李学勤先生学术编年"
编后记
第一章 不可怀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时代
二、谈“信古、疑古、释古”
三、关于“疑古时代”
第二章 中国文明之源远流长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三、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
五、东周至秦代文明概观
六、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离我们有多远
一、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
二、天下之中
三、古代文明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四、“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科研项目的特点
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文献学基础
六、“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成果
七、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西周金文历谱
八、学科结合的必然趋势
九、文明起源的科学考察
十、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四章 《周易》在中国文明中之分量
一、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二、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
三、从《要》篇看孔子与《易》
四、孔子、朱子论《易》异同
五、帛书《周易》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中国文明之地理的分布
一、多彩的古代地区文化
二、非中原地区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丰富多彩的吴文化
四、安徽南部的青铜文化
五、商代通向东南亚的道路
六、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
七、韩国金海出土的西汉铜鼎
八、日本胆泽城遗址出土《古文孝经》论介
九、爱尔兰出土中国印章 的传说
第六章 古文字与中国文明
一、文字起源之谜
二、汉字——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三、古埃及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四、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孪生
五、甲骨文的世界
六、甲骨学的七个课题
七、殷墟甲骨发现一百年
八、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九、殷墟出土的周人甲骨
十、金文的形形色色
十一、论孔子壁中书的文字类型
十二、战国文字研究
第七章 占器物与中国文明
一、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两个高峰
三、青铜器与商周文化的关系
四、谈长江流域的商代青锕文化
五、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研究
六、西周青铜器研究的坚实基础
七、中国铜镜的起源及传播
八、中国和中亚的马车
九、曲阜周代墓葬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沉睡地下的文明史
一、新出简帛与学术史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
三、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
四、中、日、英三国出土木简
五、简帛和楚文化
六、楚帛书中的古史与宇宙论
七、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意义
李学勤先生学术编年"
编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