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
百年情殇1楚绍平、楚一平作为读者,我更关心小说写的是什么,而不关心“小说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也是个有偏见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伤春悲秋的病人和赶时髦露肚脐的女青年之间,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独白、不爱看怎么做生意,怎么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因为我就是一个正派人,一个正派得连我自己都有些厌烦都感到乏味的人。我实在不爱看自己的事迹,不需要别的好人告诉我,他和我多么相像。也许,我的心理不太健康,也许,我喜欢猎奇,我比较喜欢看那些,被驱赶到或者自甘堕落于社会边缘的人,写的那些轻佻的、好玩的、不干什么正事的生活流水账。今天吃块豆腐明天啃一把青菜,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常常不经意地说出我们平时想到,但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把我们内心深处隐藏很好的欲望一语道破。对一个孤陋寡闻自我感觉良好的正派人,尤有益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我们看不起的人的眼睛,看到我们自己的形象。这对我们修补性格上的破绽,整理各种伪善面具上的瑕疵,出门后赶紧戴上,与周围人一样,继续把好人装下去,十分的关键。
-
忽必烈风云传禾青《忽必烈风云传(上下)》从忽必烈青年时期当王爷写起,以辅佐蒙哥、治理漠南、遭疑被害、征讨大理、率军伐宋、争夺汗位、建立元朝等历史事件为主线,表现了忽必烈叱咤风云的一生。既表现了他大漠雄鹰般的威猛和剽悍,又揭示了他人情人性中细腻的一面。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孙,元朝的创建者,有史以来世界最大帝国的君王。《忽必烈风云传(上下)》的另一特点是资料丰富,搜集和发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忽必烈、刘秉忠、姚枢、郝经、真金、伯颜、文天祥、阿合马、贾似道等等,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呼之欲出。磅礴的历史画面,曲折的历史故事,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忽必烈风云传(上下)》吸引人的基本要素。《忽必烈风云传(上下)》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失为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
顺治皇帝朴月顺治皇帝,在大清一代十二帝中,创下了不少“第一”,算得上是一位有“特色”的人物。他是第一个在紫禁城里称帝的满人,尽管他的祖、父都有过这种入主中原的宏志,但直到他这一辈才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第一个以幼主身份登基的清帝,六岁的天子,不得不把政事交给了野心勃勃的摄政王多尔衮,而后者,竟狂妄到连皇帝的母亲也要娶来当老婆的地步;他是第一个从花街柳巷中把汉家风尘女儿迎进宫来的大清天子,他与董小宛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柔情,被后人口口相传,几乎成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经典;他还是第一个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谜的清帝,甚至连他的结局,也弄得如此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丧命花柳,更有人说他看破红尘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有了这么多的“第一”,顺治这个人,《顺治皇帝》这本书,想必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了吧,那好,就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三百多年前去好好探寻一番吧……
-
满门忠烈陈霞飞故事从上世纪初滨湖的贫农、地主讲到解放后的老干部和改革开放中的省长、企业家;从国民党的死牢讲到解放战争战场;从农村讲到城市;从国统区、敌占区讲到陕甘宁、晋冀鲁豫根据地;从在白色恐怖下冒死寻找组织讲到后来的政治运动中的蒙冤;从为理想而奋斗讲到被误解而迷惘;从旧中国的黑暗讲到新中国的希望……悲欢离合,曲折动人。 在漫长的斗争中,白色恐怖弥漫的旧中国,革命者有的坚贞,有的动摇,有的叛变;叛变者中有的为虎作伥,破坏革命,也有的后来重返革命队伍。反动派阵营里矛盾重要,正是革命者可以利用、克敌制胜的条件。
-
大唐帝国王向假如生命能够重来,我会选择什么?一位斐声画坛的名家,曾经感悟说为丹青所谓,与文章无缘。而文章却是我弃之不去的包袱。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像历史一样诡异,也许唯有寂灭才能拥有生命。这是一个孤独的舞台,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台前幕后,一样风起云涌,色色有之。或铿锵和缓,或嗟伤或感慨,勾画无数脸谱,又为自己勾画什么样的脸谱呢。
-
靖难烽烟周建行明太祖朱元璋去世,遗诏皇孙朱允坟继位,一时谣言蜂起。年轻的建文帝一方面推行宽政,蠲减天下赋税,以收揽人心;一方面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削藩”之策,先后废削周、齐、代、岷、湘五王。燕王朱棣是势力最大的强藩,朝廷处心积虑剪其羽翼,将其护卫精锐均调去戍边,以重兵分驻北平四周,并派布政使张爵、都司谢贵监视燕府行动。朱棣于危急时召八百勇士入府,擒杀张、谢二人,起兵反叛朝廷,以“清君侧”为名,举旗誓师靖难。从此烽烟骤起,爆发了三年内战。燕王朱棣统率他的将士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的百万讨伐大军,但却受挫于山东的盛庸、铁铉。最后朱棣吸取教训采纳道衍“毋取城邑,直下金陵”的战略,终在淮北平原的小河、灵璧等地打了一场决定胜负的“淮海大战”,歼敌十余万,生擒平安、陈晖等三十七名将领。南军从此一蹶不振,燕王乘胜直下扬州,耀兵江北岸。建文帝遣使求和,许以划江而治。燕王不许,策反江防舟师,率师渡江。李景隆和谷王开金川门献降,京都遂沦陷。宫中起大火,燕王于灰烬中找出一具尸骸,内侍指认为建文帝,燕王以皇帝礼葬之。随即谒孝陵登位称帝。燕王即位后对建文党进行了残酷镇压和疯狂杀戮。其实,建文帝并未葬身火窟,危急时内侍出太祖所遗秘箧,内有袈裟度牒。建文遂剃度成和尚,在众臣保护下从秘密地道潜出宫外,辗转藏于五湖四海之深山古刹。这位逊国的君主从此杳如黄鹤,他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
武则天王占君书中展现了他的风情与才情,又写了他的卑劣于冷酷,既写了他的政治功业,又写了他为人诟病的私生活,宫廷斗争风谲云诡手腕翻覆,触目惊心,作者铺排,展现着这场史上无人小觑的政治狂涛,披露出人命直销或尚不知晓的情节与情景......
-
大唐风月3忧然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更是痴情,后宫多少佳丽嫔妃,始终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抹明净玉致的清淡身影。长孙皇后,是爱妻,是红颜知己,更是灵魂的依偎,江山与美人,他更想执手一生的,只不过是那样洁净的一个女子。长孙皇后,谜一样的女子,端秀从容、慧黠毓敏、智慧绝伦,十三岁嫁与李世民,十年皇后生涯,以超群的智慧影响了大唐初期的清明政治。鲜为人知的,是一代帝王对她的终极之爱……她短暂的一生,独享风月,享尽平凡夫妻的至情至爱,以及母仪天下的尊荣崇敬……大唐第一后,仅以其柔韧的背影,独绝千古。
-
苍洱春秋杨年华《苍洱春秋》由白族作家杨年华历经多年创作而成,约30余万字。全书具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该书是反映云南本土文化的重大历史题材小说,以宋朝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从出生到登基为主线。大理国是云南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建国于公元937年,1253年为元蒙古军所灭,历时316年。关于大理国,民间野史及民族民间口承文学有诸多承传,历代封建统治者所修的史料则少有涉猎,在《宋史》卷四八八《外国四·大理传》中记载有316年历史的大理国仅用了604个字,平均每年不到两个字。作为彪炳历史的段思平及其所开创的大理国是值得文化界挖掘的重大历史题材,而《苍洱春秋》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该书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颂扬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书中涉及大理、香格里拉、丽江、昆明、景洪、楚雄、拉萨,乃至缅甸、越南等地及沿线各少数民族,作者用大量的事实再现了这些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强盛的光荣传统,用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这些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是读者了解、认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
-
间岛铁骑李幼谦中朝界河图们江里有一片滩地,属于中国的吉林省延吉地区,清道光年代起,朝鲜人民通过界河到这里开荒种地,清政府也在这里设局收税,边境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韩国人把这块土地称为“间岛”。早就觊觎中国土地的日本人则别有用心地打着保护韩民的旗号,武装强制渡江,并且连延吉四县都派驻军队,把大片土地称为“间岛”,妄图侵吞这块广袤的土地。日本人多次挑衅,清政府无力筹边,革命义士吴禄贞携周维桢、柏文蔚等爱国将领主动请缨,三赴延吉。第一次:在图们江、长白山实地勘测两千多里,绘制出有史以来第一张《延吉边务专图》;制止了边防部队的哗变;联合了夹皮沟绿林好汉韩登举的武装力量,与自己曾经的教官——日本间岛派出所所长斋藤斗智斗勇,扼制了日本人的大规模入侵。第二次:去延吉任帮办,与宋教仁、廖仲凯、柏文蔚等革命志士署理军政,搜集典籍,写出20多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收回矿山,兴办学校,英勇抗敌,使日方种种阴谋破产。第三次:任吉林边务督办后,建立了“戍边楼”,与日方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最终迫使日本撤军,并在1909年签定了《中韩界务条款》,明确规定了延吉属于我国的领土范围,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间岛铁骑》中描写了中朝人民和睦相处、并肩战斗的生动故事,塑造了一批爱国爱家、不怕牺牲、有胆有识的革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