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现代诗歌艺术
作者:孙玉石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01
ISBN:9787535435552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孜孜于中国现代新诗研究数年的部分成果,作者立足新诗成长时期的大量原始资料,以现代中国丰富的诗集、原始期刊、报纸副刊作为研究的基石,从诗论、批评、解诗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作者不仅重视从“史”的方面来研究这一时段新诗的艺术脉络,更从“中国现代解诗学”的角度融入自己对新诗的独特审美阐释。
作者简介
孙玉石,1935年11月生,辽宁海城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野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目录
题辞
重印的话
诗论编
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
一 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
二 艺术不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
三 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四 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
五 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
六 打破摹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
七 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一 感情和情绪是诗的灵魂
二 把对生活美的感应升华为诗的激情
三 没有真和善的美就失去了美的价值本身
四 对艺术美和自然美关系的认识
五 完全的想象创造完美的艺术世界
六 由艰苦的锤炼迈向更美的目标
穆木天——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一 在理论贫困中崛起的美学沉思
二 “纯诗”观念的最初构建者
三 理论的反思与理论的命运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一 新诗现代化趋向的产物
二 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三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四 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原则
李健吾诗歌批评理论的现代性
一 自我发现: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 回到内在:批评价值标准的转向
三 隔膜与超越:两个经验世界的碰撞
批评编
《女神》艺术美的获得与失落
一 艺术退坡与审美价值的整体性
二 美的失落伴随美的获得而来
三 艺术美失落的原因探寻
朱湘的诗歌艺术
一 我的前途满是荆棘
二 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三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李金发与中国初期象征派诗
一 西方象征派诗在中国最初的传播
二 中国象征诗的萌芽和产生
三 李金发:中国象征诗的启明星
四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追求
五 在象征派诗蓬勃的潮流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一 稚嫩而芜杂的幼芽
二 初期象征派诗的诞生
三 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探索
四 三十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
五 现代派诗人心态探求
六 寻找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
七 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
八 现代主义诗歌的拓展与超越
九 “中国新诗”派诗人群的超前意识
十 在中西诗歌发展新的艺术交汇点上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一 未完成的美学转折
二 现代派诗人群系的必然选择
三 “荒原”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四 在审美的契合中重建新的艺术平衡
论冯雪峰诗的人格构成及走向
一 我们歌笑在湖畔
二 人间的悲与爱的歌
三 从湖畔走向高山
四 一个光亮的灵魂
五 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呵
六 我被圣洁的惊颤所刺痛
七 我们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审美
解诗编
读李金发的诗
夜之歌
温柔(四)
在淡死的灰里
读戴望舒的诗
雨巷
寻梦者
致萤火
读卞之琳的诗
断章
白螺壳
圆宝盒
读何其芳的诗
预言
扇
古城
读林庚的诗
夜
读废名的诗
妆台
十二月十九夜
后记
重印的话
诗论编
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
一 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
二 艺术不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
三 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四 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
五 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
六 打破摹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
七 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一 感情和情绪是诗的灵魂
二 把对生活美的感应升华为诗的激情
三 没有真和善的美就失去了美的价值本身
四 对艺术美和自然美关系的认识
五 完全的想象创造完美的艺术世界
六 由艰苦的锤炼迈向更美的目标
穆木天——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一 在理论贫困中崛起的美学沉思
二 “纯诗”观念的最初构建者
三 理论的反思与理论的命运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一 新诗现代化趋向的产物
二 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三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四 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原则
李健吾诗歌批评理论的现代性
一 自我发现: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 回到内在:批评价值标准的转向
三 隔膜与超越:两个经验世界的碰撞
批评编
《女神》艺术美的获得与失落
一 艺术退坡与审美价值的整体性
二 美的失落伴随美的获得而来
三 艺术美失落的原因探寻
朱湘的诗歌艺术
一 我的前途满是荆棘
二 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三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李金发与中国初期象征派诗
一 西方象征派诗在中国最初的传播
二 中国象征诗的萌芽和产生
三 李金发:中国象征诗的启明星
四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追求
五 在象征派诗蓬勃的潮流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一 稚嫩而芜杂的幼芽
二 初期象征派诗的诞生
三 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探索
四 三十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
五 现代派诗人心态探求
六 寻找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
七 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
八 现代主义诗歌的拓展与超越
九 “中国新诗”派诗人群的超前意识
十 在中西诗歌发展新的艺术交汇点上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一 未完成的美学转折
二 现代派诗人群系的必然选择
三 “荒原”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四 在审美的契合中重建新的艺术平衡
论冯雪峰诗的人格构成及走向
一 我们歌笑在湖畔
二 人间的悲与爱的歌
三 从湖畔走向高山
四 一个光亮的灵魂
五 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呵
六 我被圣洁的惊颤所刺痛
七 我们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审美
解诗编
读李金发的诗
夜之歌
温柔(四)
在淡死的灰里
读戴望舒的诗
雨巷
寻梦者
致萤火
读卞之琳的诗
断章
白螺壳
圆宝盒
读何其芳的诗
预言
扇
古城
读林庚的诗
夜
读废名的诗
妆台
十二月十九夜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