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蝴蝶的笑声(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等本书精选艾米莉·勃朗特、萨福、艾米丽·狄金森、希尔达·杜利特尔、艾米·洛威尔等十二位外国著名女性诗人的经典短诗,风格现代而唯美,呈现出女性诗歌写作细腻、精致、丰富、灵性的特点,是一本世界经典诗歌读本。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英国)威廉·华兹华斯 等本书精选威廉·华兹华斯、D. H. 劳伦斯、艾米莉·狄金森、泰戈尔等十二位世界级大诗人的经典短诗,以治愈心灵为主题,中英文对照,是一部风格宁静、语言优美的世界经典诗歌读本。
-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丰子恺 著丰子恺先生欢喜画猫,也乐于为猫写文。他笔下的猫,或陪伴主人读书看报、饮酒作诗,或配合孩子嬉戏玩闹,甚至能够帮助主人招待宾客;虽然偶尔偷食,惹人生气,但可爱俏皮的猫始终与人相伴,共度美好流年。本书精选数篇丰先生及其女儿以猫为主题的散文,并配以百余幅出现猫元素的漫画,从中可见丰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
看到希望的森林马家辉 著面对工作中的琐碎和烦恼,人总是难免陷入迷茫,其实所有的困惑,前人都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他们走过我们曾走过的路,把实际经验积攒成生活的智慧,来积极应对那些困惑。本书中作者用风趣通俗的语言讲述大师的事业成就和心路历程,伯格曼、马奈、贝利、胡迪尼、特斯拉、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人,至今仍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是如何成为他们自己的?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又从何而来?跨越时空,囊括文学、艺术与历史等多个领域,看这些大师的智慧,看他们如何度过,看他们如何面对,从而丰富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为找寻未来的路增添勇气和力量。“谁的生命没有困顿、挫败、低潮呢?你绝非例外,而既然曾经有人用如彼或如此的方式应对,你亦不妨试试,尽管大家的处境不同、背景有异,能力亦不太一样,但,读读吧,想想吧,他人的经验对你或许终究会有或大或小的参考价值。”
-
《新青年》精选干天全、胡畔 编《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作为五四时期启蒙一代人精神的刊物,该刊收纳的文章均由当时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所创作,可以说,《新青年》是那个时代追求觉醒的青年刊物之一。正如陈独秀在《青年与工具》一文后说:“此文竟于发热剧烈时力疾为之,以践本志之约。其诲不倦重然诺如此。全文无一语非药石。我中国人头脑中得未曾有,望读者诸君珍重读之,勿轻轻放过一行一句一字也。”《新青年》杂志中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均振聋发聩,如警钟一般唤醒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时隔百年,这些文章仍然像精神旗帜,对今天的青年人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本书选编了《新青年》杂志中近百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创作者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人,体裁涉及言论、随感录、白话小说、白话新诗、现代话剧和通信。这些文章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想性,阅读这些文章,读者尽可从中窥探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原貌,纵观一个时代的思想变迁!
-
浮现[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是阿特伍德的早期代表作,讲述“我”与恋人和两个朋友一起返回魁北克北部的遥远小岛,去查访父亲神秘失踪的真相。在通往荒野的旅途中,往昔的记忆不断浮现,让“我”逐渐意识到现代生活和男性主导的社会施加给女性的种种压力,让“我”变成了一个被客体化的、不自然的人。荒野呈现出的强烈的生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体悟,让“我”意识到女性在家庭义务、两性关系、就业环境、个体表达等方面遭遇的重重阻碍。小说的语言风格细腻又不乏诗意,且充满了意象的流变。在寻找消失的父亲的表象之下,是女主人公对自我觉醒与个体价值的渴求,也反映了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的别国文化对加拿大无所不在的影响的忧虑,以及她对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与现实的关怀。
-
记忆中的鲁迅俞芳,金锵1923年周氏兄弟决裂,鲁迅从八道湾搬入砖塔胡同,与俞芳姐妹成为邻居,彼时俞芳仅12岁,后来成为鲁迅小友、鲁母代笔以及朱安生活的亲历者。《记忆中的鲁迅》是俞芳老人晚年回忆鲁迅及鲁母、朱安等人的纪念文集,文字朴实、情感真切,这段小辈们围坐床前听大先生讲笑话、冬夜敲鲁迅“竹杠”买汤圆的胡同岁月,既是鲁迅研究的珍贵史料,亦是当下读者亲近鲁迅的重要桥梁,带我们了解文字背后,生活中的真实鲁迅。本书还特别收录了俞芳、金锵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对鲁迅学生冯至、唐弢等人的采访《鲁迅的学生忆鲁迅》,展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师者鲁迅。
-
我们中国魏巍 等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探讨百年来中国的精神力量,在繁荣昌盛的当代,以史为镜,不忘初心。共收录了从1900年到2018年间,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了几十位名家对何谓中国、何谓中国精神进行阐释的经典文章。在贫困受侵略的年代,他们大声疾呼,撑起民族脊梁;在艰苦发展的年代,他们摇旗呐喊,鼓舞全体国民;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他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发展。这些文章,值得读者反复回味。以史为镜,方知更替;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我们正在路上。
-
解语何妨话片时周汝昌 刘心武 著,周伦玲 焦金木 整理本书辑录了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与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于1991年至2011年间的往来信件,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两人关于曹雪芹《石头记》(即《红楼梦》)20年间的讨论和交流,展现了他们在红学研究方面的心路轨迹及专注热忱的治学精神,同时彰显了二人深厚的忘年友情。书中还收集了两人信中提及的同时期文章、资料等。
-
中国传记文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文集暂缺作者在庆祝中国**********之际,为回顾建党百年来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展望传记文学的美好未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支持、中国文联指导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项目——“中国传记文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业内专家学者回顾了建党百年以来中国传记文学事业发展的情况。本论文集共收录20余篇精彩论述,分析了100年来中国传记文学的研究历史与理论建构,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与传记写作的历史责任以及未来传记创作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