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哲学史教程: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哲学史教程: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德)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著;罗达仁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87-01-01

ISBN:9787100005265

定价:¥3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开头篇章在两年前就发表了。经过多次令人不快的延误和干扰之后,此书终于完成,与读者见面了。读者不可将此书和纲要之类混淆起来。纲要之类的书有时很可能就是从一般哲学史的讲稿中整理出来的。我现在献给读者的是一部严肃的教科书。在这本书里,我打算全面而精炼地描述欧洲哲学种种观念的演变,其目的在于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什么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这个目的决定了这本书的整个形式。据此,我们研究的文史依据和传记、文献资料都必然地限制在最小范围,选材也只限于能为进一步钻研的读者获得最丰富的原始资料而开辟道路。哲学家本人的论述,也只有在那些论述能提供在思想上有持久价值的论证或基本原理时,才扼要地加以引证。除此之外,作者为了支持某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偶尔引用了原著一些段落。选材总着眼于个别思想家所提出的既新颖而又富有成果的东西;而对于那些纯属于个人的思想倾向,虽然作为学术研究确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引起哲学兴味者,最多也不过略略提及而已。正如甚至连这种阐述的外部形式也表明的那样,着重点就放在从哲学的观点看最有份量的东西的发展上,即放在问题和概念的历史上。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发展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理论产生于各种思想路线,而这些思想路线在历史上的相互交织便是我研究的特定的对象。我确信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靠先天的逻辑结构,而只能靠对事实作全面的、毫无偏见的调查研究。如果说,在此书的阐述中,看起来古代部分占去了全书相当大的篇幅,这是基于这种信念:如对人类理智的现实作历史性的了解,那么,用希腊精神从自然界和人生的具体现实中所获得的种种概念来陶冶锻炼,就要比自此以后所有人们思考过的东西更为重要——康德哲学除外。任务这样确定了,就必须割爱;关于这点,没有人比我更为难过了。对哲学的历史发展作纯粹主题的处理,就不容许对哲学家的品格作同他们的真实价值相称的深刻描述。这只有当在概念的结合和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品格可以作为原因因素而起积极作用时才可能触及。为了有利于更好地深入洞察心灵发展过程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在此不得不牺牲推动哲学发展的伟大人物的个人风格中的艺术魅力,不得不牺牲赋予学术讲演以及赋予哲学史更广泛的阐述的特殊技巧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威廉·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1848—1915)是德国著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1848年生于波茨坦,曾于耶拿、柏林和戈丁根等大学学习,受教于费希尔和洛采,后历任苏黎世、弗赖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尔堡大学教授,是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还有:《序曲》(1884)、《哲学概论》(1914)等。
目录
作者序作者第二版序绪论   第一节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   第二节 哲学史   第三节 哲学和哲学史的划分第一篇 希腊哲学导言  第一章 宇宙论时期   第四节 存在的概念   第五节 宇宙发展过程或宇宙变化的概念   第六节 认识的概念  第二章 人类学时期   第七节 道德问题   第八节 科学问题  第三章 体系化时期   第九节 通过认识论和伦理学重建的形而上学   第十节 唯物主义体系   第十一节 唯心主义体系   第十二节 亚里士多德逻辑   第十三节 发展的体系第二篇 希腊化一罗马哲学导言  第一章 伦理学时期   第十四节 圣人的理想   第十五节 机械论与目的论   第十六节 意志自由与宇宙尽善尽美   第十七节 真理标准  第二章 宗教时期   第十八节 权威与天启   第十九节 精神与物质   第二十节 上帝与宇宙   第二十一节 世界史问题第三篇 中世纪哲学  导言  第一章 第一段时期   第二十二节 内在经验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三节 关于共相的争论   第二十四节 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  第二章 第二段时期   第二十五节 自然域和神域   第二十六节 意志优先或理智优先   第二十七节 个性问题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