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环境分权下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评估与减排政策研究张华本书结合环境分权的制度背景,以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碳减排长效机制的环境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立足环境规制竞争现状,揭示环境规制执行困境的原因;第二,从理论上剖析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厘清内在传导路径和竞次机制;第三,实证检验环境规制的绿色悖效应和竞次效应;第四,评估了评估两个个正式环境规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创新城市试点政策)和一个非正式环境规制(ENGO披露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设计了环境规制执行的保障机制、绿色福利效应的优化机制和竞次效应的规避机制。本书结论为国家实现“30-60”的双碳目标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段国蕊,于靓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红利“走出去”。在深度融入开放经济的同时,通过国际要素整合、产业联动转型等途径,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从而在新一轮产业链的调整中占据主动地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山东省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山东省制造业在全球分工领域的新格局。在经历着从工业化到“再工业化”、全球化到“再全球化”的进程演变中,山东省制造业如何应对新一轮“工业4.0”的变革、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着实值得我们思忖。在山东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探求如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统筹山东省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着力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对接、增强经济发展的区域依托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我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政策实施绩效实证研究哈梅芳本著作立足特色产业,以提升其绩效为主旨,以探寻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构成要素、产业政策实施对特色产业绩效影响效应、产业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关键点等作为基本研究问题,并从产业政策视角凝练出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绩效的政策启示作为落脚点,利用理论分析后结合实证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基于对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后,结合实际,从质、量双视角、四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绩效结构模型,以量化方式剖析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各绩效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并分析讨论。第二,在对特色产业政策体系概括与实施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基础上,基于罗斯威尔的政策分析框架,建立产业政策实施对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影响效应模型,运用样本数据,实证测量产业政策实施对特色产业发展绩效影响程度。第三,围绕产业支持类政策、促进类及其规范类政策,从实践环节中寻找产业政策实施中问题存在的现实依据,并结合实证分析,从产业政策视角凝练出提升其绩效的政策启示。
-
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专利突击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廖成本书以2009-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在上市前的专利突击行为,并分析了这一行为对专利质量和上市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存在明显的专利突击现象,具体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在上市前激增,在上市后增长停滞,相较于发明专利,非发明专利的突击现象更明显;第二,创业板公司的专利突击行为降低了企业上市前的专利质量;第三,2014年证监会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得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已申请但未经授权的专利,这一规定改变了公司专利申请策略,专利突击申请时间前移,上市前已申请但未授权的专利占比降低;第四,相较于专利突击保守组公司,专利突击激进组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更差,投资这类公司获得的长期股票回报更低;第五,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不存在上市前激增,上市后增长停滞的现象。这进一步说明企业临近上市前专利申请数量激增现象更可能是企业的一种策略性行为,而非企业正常申请专利的结果;第六,本文发现在无产业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更差、同侪压力更大的时候,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专利突击现象更明显。最后,本文还考察了科创板是否存在类似创业板公司的专利突击行为,研究发现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表现为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协同增长,不存在利用非发明专利进行上市前专利突击的现象。
-
政府储备物资管理研究李森财政管理包括财政收支流量管理和作为存量的资产管理两大内容,但长期以来,政府财政管理都侧重财政收支流量管理,而忽视政府资产管理。政府资产管理一直是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这与财政理论界对财政概念的界定与理解有关。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包括收入筹集和支出安排两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财政管理通常被划分为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两大块内容,从而在概念界定上把政府资产管理排除在财政管理范围之外,但实际上在财政安排的支出中,除了消费性支出,还包括一定数量的投资性支出,这些投资性支出会形成政府资产。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存量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呈扩张趋势,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政府资产,对于提高政府资产使用效益、财政支出效率乃至整个财政运作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资产管理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郑烨暂缺简介...
-
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与实务崔连标,宋马林暂缺简介...
-
结构转型迟福林,匡贤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关节点的大国,需要以结构转型应对风险挑战,以结构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如何把握结构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以结构性改革实现结构转型的重大突破?如何以制度型开放推进制度性变革?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本书从产业结构转型、科技结构转型、消费结构转型、城乡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贸易结构转型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结构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结构转型的相关建议。
-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阿列夫科学方法在解释现实规律时是有其片面性的,修正它是科学研究进一步的任务。传统经济学在理论性假设下,将问题的研究通过一定的限定条件,虽然提高了经济学研究的效率,但也失去了对假设条件外的广泛研究,社会学通过社会实验修订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的方法,值得参考。《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以中蒙产能合作为例》通过经济社会学“互补性阐释”的方法,将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学范式相结合,通过部分经验数据结果,对中蒙产能合作实践以及跨国贸易进行理论阐释。中蒙产能合作是产业间与产业内的横向与纵向的合作,是双方基于比较优势策略下的、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合作。全球化中国版的自由贸易倡导,为中蒙之间的跨国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对分工理论的解析,厘清分工与交换、分工与天赋异禀的关系及演进,然后聚焦于规模范围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变的根本驱动力,发现了分工带来的专业化所引致的内部报酬递增和内生比较优势。在结合中蒙产能合作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为跨国产能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中蒙产能合作的相关数据显示,双方在产业间表现了结构性矛盾以及农业中个别产业内双向贸易并存的局面。中国对蒙古国主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蒙古国对中国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具有强显性比较优势特征:在农业农产品方面,两国之间表现为产品差异化间的双向贸易特征。《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以中蒙产能合作为例》的学术价值在于,通过对中蒙产能合作的经验数据分析与经济社会学理论相结合,为双方产能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市场需求规模的叠加,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而在产业发展基础上采取匹配的比较优势策略,拉动双方产能合作进一步加深。通过中蒙间的产能合作为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理论支撑。
-
财政科技政策激励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郑威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