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钓鱼台国事风云李健编著这里曾是帝王行宫,这里誉享"东方乐园"。平常的园门,出入举世贵人;朴素的围墙,尽纳古今奇观。幽静处,惊闻四海巨涛;闭目时,鸟瞰五洲风云!
-
张闻天文集张闻天著;张闻天文集编辑组编全书共分四卷,选收张闻天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起至1976年逝世的全部重要论著,本卷是自1919年7月~1935年9月,共收入文章55篇。
-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进一步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为此,中央作l出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决定。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广大党员中组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之后增订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中央又提出要把第一、第二、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央认为,这一《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央同意印发这个《纲要》(由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作为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辅助材料,也可供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阅读。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著;王国卿等译二百年前,大英帝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分乘五艘船只,浩浩荡荡,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英国在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已是西方的第一强国。它在世界各地拥有许多殖民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而中国却一直是东方的第一大国,虽然鼎盛时期已过,但仍统治着疆域辽阔的领土,周围许多国家对这强大的邻邦还得俯首称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英国急于向外扩张,以寻求原料与市场,自然觊觎这块远东的沃土。正是在这种扩张主义的战略下英国派团访华,希望同清政府谈判以改善两国的贸易;并进而建立经常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与政治观念的不同,认为“中央帝国”同异邦的关系只能是宗主国与藩属的关系,异邦只有岁岁来朝、俯首称臣。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进步与西方的科学文明一概不知,而为自己处于“盛世”沾沾自喜。他们认为英国是仰慕中华文明才遣使远涉重洋为皇上祝寿的。这场聋子的对话尚未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了。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马戛尔尼觐见时是否下跪的问题并不单纯是一场礼仪之争,而是两种文明的撞击,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就这一主题在1989年5月出版了《停滞的帝国》一书。该书一出版就进入畅销书行列,半年内就售出了20万册。佩雷菲特先生出生于1925年,先后在第五共和国的前三任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和德斯坦时代担任过七任部长。1977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0年后又以全部赞成的票数被选入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历史部。1981年任法国最大的报纸《费加罗报》的编辑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国民议会议员与普罗范市的市长,在法国的政界与学术界都颇有影响。佩雷菲特早在50年代就有写一本有关马戛尔尼的书的想法。他在波兰克拉科夫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购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长恰尔托雷斯基收藏的一套游记,其中就有随马戛尔尼访华的斯当东与巴罗写的有关中国之行的书。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长期受到18世纪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等人的影响,以为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国家;而英国人写的中国游记使佩雷菲特先生看到了另一个中国,他就想把这个中国介绍给他的同胞。1971年他率领法国议会代表团访华,回国后他出版了《当中国觉醒时……》一书(1973年),到1980年该书出新版本时,仅法文版就售出了150万册。此书被认为是法国非汉学家写的关于中国最有份量的著作,奠定了佩氏作为中国问题专家的地位。为写《停滞的帝国》,作者从1980年至1988年六次访华,参观了马戛尔尼使团走过的主要地方,搜集了12万多页原始资料;他打开了故宫的大门,研究了清朝廷有关接待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时他还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南非等地阅读了大量未发表的内部档案。作为此书的附录,他准备出三本资料集:第一本为清室档案,1991年底已全部译成法文,并以《中国人的观点》的书名出版;另外两本分别为英国外交部与东印度公司和天主教会的有关档案,现正在编纂之中。作为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佩氏对马戛尔尼访华一事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这两个世界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文明与国家的衰退,无力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记取这一历史教训也可使我们今天更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
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编本书集中阐明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的现状、原因及改善提案。作者基于女子流动学校的实践经验,提出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开展对贫困妇女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和设想。书中对“女人回家”、家务劳动商品化、男女共同承担家务及生育责任、性别角色调适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汪征鲁著《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作为专题研究,不拟对该体制之来龙去脉作面面俱到的论述。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中心展开。《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认为,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较之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之选官体制有二个重要的特点。其一为社会上的“士、庶”等级结构造成了门阀士族选官、任官特权,从而出现了九品中正体制、官职的“清、浊”之分等一系列现象。这一“士、庶”结构历来为研究者所瞩目,且论说纷纭。《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魏晋南朝的“士庶”及北朝的虏姓、郡姓均作了深入的辨析,同时为量化研究所须的魏晋南朝、北朝的社会等级划分分别拟定了标准。其二为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不同,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高级官员大都拥有具有国家正式品官身份的属吏并对之有很大程度的选举权、授官权。于是,在选官体制中就出现了足以与中央政府选举分庭抗礼的官员个人选举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中央政府与官员个人联合选举等三种选官类型。在析论上述问题时,《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还深入考辨了魏晋南朝的“吏”,认为其可分为已入仕的官府大吏、未入仕的官府小吏、在官府服役性的吏三个层次。《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还钩沉发隐,揭示了与中央政府选举权与官员个人选举权相关联的在国家正式品官中出现的“言秩”(有国家正式禄秩)与“不言秩”的对立。通过上述研究,也为量化研究拟定了入仕的最低标准。
-
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瞿明安 著《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国56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横向论述各民族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宗教文化、人生仪礼和节日风俗的关系,从纵向探讨各民族生活方式在当代的变迁和面临的选择问题,是一本认识中国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现代转型的入门书。
-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林炯如等编著本书全面概述从1912年到1949年整个中华民国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其中有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及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这几种制度交叉嬗变,出现在民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并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抗日民主政权以及战后的人民民主政权,这是完全新颖的人民革命政权,作为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对立物,同时并存于民国时期,本书也作了专章阐述。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本选集首次节选了马克思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的相当多的篇章,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选集分为四卷。第一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1883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84-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编入选集的文献一般按写作或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为方便读者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某一著作写的序言、导言,一般同原著作编在一起;论述中国问题的10篇文章以及从《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中节选的篇章,也分别编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集中编排在第四卷。
-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培炎主编内容提要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概述了二次大战后直到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演变进程和最新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和介绍了当代世界主要力量:美国、西欧、俄罗斯、日本、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概况、经济实力、对外关系的战略,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波黑内战、中东和平、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国家的出路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全书见解新颖,史料翔实,重点突出,融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为一体,有助于读者把握当代国际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面临的共同问题,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十分适合作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文科选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