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毛泽东在武昌梁相斌 邓胜利1918年到1974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到武昌,武昌都府堤、东湖梅岭1号和长江边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在武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等传世佳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武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武昌东湖宾馆思考国内外大事,处理中央文件,主持重要会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他还在这里接见了许多领导干部和群众,会见了一些外国友人,多次畅游长江,等等。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毛泽东的武昌之缘、领导农运播撒革命火种、伉俪情深、新中国成立后初到武汉、决策重点项目促武汉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国内外决策影响深、横渡长江水中搏击、东湖轶事等九章,将毛泽东发生在武昌的故事用通俗的笔调一一道来。
-
沈从文的最后40年李扬 著,磨铁文化 出品《沈从文的最后40年》是著名沈从文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扬教授20年研究心得,讲述了沈从文后半生细密复杂的生命之路和心路历程,呈现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在时代的剧变中,在生命的至暗时刻,一代文学大家沈从文遭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他经历过自杀、绝望、屈辱、被下放……但那一颗赤诚的心从未冷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折不从,亦慈亦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不因外界变化而妥协的独立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坚忍与豁达,勤奋与执着。当你觉得人生无望,前途渺茫时,不妨看看这位伟大作家,在历史激流中如何不惧命运的风暴,找到生命的意义。
-
李白传飞羽著“诗仙”李白固然超凡脱俗,然而对入仕的着迷,才是其最真实的人生底色。本作从李白的出身、经历、诗赋,一一切入,着重刻画李白的精神世界;以诗人李白的视角撰写,让读者一路跟随其步伐,领略盛唐风采,经历大唐巨变,一睹其在盛世与乱世中挣扎浮沉、执着于理想的传奇一生。
-
辛弃疾画传朱虹目前市面讲述名人故事的出版物较为丰富,但多以纯文字形式呈现,内容较为单一,本书结合专业特色,以画传的形式为辛弃疾立传,让更多人读者感受这位伟人高洁的人文品格,以此感召时人和后世。同时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化名人为内在核心,以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为表现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出版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王维传张清华 著《王维传》用简练清朗的笔法将盛唐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以王维优游于仕隐之间的经历为经,以其经典诗歌为纬,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诗佛”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忠实的呈现。同时涉及盛唐的历史、文化、诗与禅的流变等,考证严谨、内容丰富。
-
泰戈尔( 印 ) 利特亚普利亚·戈什著 ; 陈 容宽译英文原版:来自泰戈尔故乡的灵魂传记美国亚马逊官网4.9高分推荐获得印度西孟加拉邦最高文学奖——Rabindra Puraskar中文译本:忠实准确,最大程度再现原书行文风格自然流畅,最大程度贴近中文读者阅读习惯增加百余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内文双色印刷,复古典雅式装帧设计,精妙图文混排内容:独家揭露鲜为人知的、泰戈尔生活中的轶闻趣事独家展示百余幅泰戈尔珍藏图片带你走进真实的、祖父般的泰戈尔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写实传记。它对泰戈尔的生平进行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和叙述,详细记录了这位诗人在其所属时期的贡献,揭示了那些常被忽略的重要事实和轶闻趣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泰戈尔——他不止是东方诗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印度的儿子、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还是饿着肚子参加晚宴的糊涂“书虫”、为儿女婚姻生活操碎心的父亲、沉浸表演而在舞台上搬起沉重石头塑像的话剧演员、因害怕疼痛拒绝手术的倔强老人……他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出生在我们中间,一步一步走向伟大,最后在天堂获得了永久的一隅。
-
陶渊明传王青 著《陶渊明传》从陶渊明的思想渊源出发,以其生平经历为线索,将其青年时代、为官生涯、直到归隐田园的人生轨迹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走进他所处的时代、生活和诗作,走进他的内心独白、挣扎和追求,力求再现他如何从一个在时代的泥淖中坚守的传统文人走向田园隐士,构建出令无数人向往的心灵桃花源,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
胡也频画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龙华烈士纪念馆 编; 尚娅 著本书分为“童年岁月”“求学少年”“文艺道路”“遇到爱情”“文艺转向”“革命洪流”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胡也频的一生,附有胡也频生平大事年表。胡也频通过写作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参与编辑和出版工作,在文艺战线领域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同时富有激情地追求光明,最终为光明献身。本书主要参考了胡也频的文学作品,以及丁玲、沈从文写的关于胡也频的回忆文字,在传记写作方面更加具有文学气息和可读性,也更贴合胡也频的左联成员身份。
-
殷夫画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华烈士纪念馆 编,郭莹 著本书为殷夫烈士的画传,讲述了殷夫以笔为刀、参与革命事业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章节安排,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东方的微光”介绍了殷夫的家境与同年和少年求学生活,分析了殷夫正直的性格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起源;第二章“是林中的响箭”介绍了殷夫进入青年后正逢五卅运动和国民革命,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的事迹;第三章“是冬末的萌芽”介绍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殷夫开始从事革命文学创作的转变并两次入狱的历史;第四章“是进军的第一步”介绍了1928年殷夫与亲兄、国民党军事家徐培根决裂,并参与《列宁青年》等进步刊物创作的故事;第五章“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讲述了1929年殷夫参与组建“左联”并与鲁迅先生、蒋光慈等左翼文学家共同创作的事迹;第六章“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则记叙了殷夫1931年牺牲于龙华的事迹。全书以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逻辑,为读者擘画出殷夫烈士的光辉形象,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李求实画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龙华烈士纪念馆 编 黄秋雨 著本书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李求实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李求实用28岁如流星般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伟大责任和时代担当。内容上用6章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李求实的少年时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以笔作刀干革命,组织和领导青年工作,在白色恐怖中的英勇斗争,在宣传文化事业方面的贡献以及最后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革命理想高于天”,舍生取义、无畏牺牲,为中国革命与心中的信仰披肝沥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