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
周易杨天才,张善文 译《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周易》本来是殷末周初人们用来占卜算卦的方法,起初,它并不是一本书,也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卦爻辞,更没有《彖传》、《系辞》、《传》、《文言》、《说卦》等被后代易学家称为《易传》或“十翼”的部分,只是蕴涵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后来,经过长期的演绎,这些卦画与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对应规律性后,人们就逐渐在每个卦画下系属了一些简约的卦辞。再后来,《易》“变则通,通则久”,于是,又在六十四卦的各爻之中系属了爻辞。至此:《易》就有了卦画、卦辞和爻辞,形成了汉代易学家称之为《易经》的部分。到了汉代,又将《易传净并入,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的样子。《易经》的创作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阴阳概念的产生,八卦创立,重卦并撰成卦爻辞。
-
易学象数论(清)黄宗義 撰,郑万耕 点校夫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皆可窜人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汉儒林传:孔子六传至苗川田何,易道大兴。吾不知田何之说何如也!降而焦二乐,世应、飞伏、动爻、互体、五行、纳甲之变,无不具者。吾读李鼎祚易解,一时诸儒之说芜秽康庄,使观象玩占之理,尽人于淫瞽方技之流,可不悲夫!有魏王辅嗣出而注易,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槟落,多所不关,庶几潦水尽而寒潭清矣。
-
名家全解周易奥秘扶刚 主编《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危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
周易全书1邹博 主编《周易》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代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问,旧传伏羲始画先天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司马迁语),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认为《周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商周之际的一批巫官、史官和卜官,参照世代相传、不断积累的占筮资料和社会生活经验逐步整理加工而成的。现代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周易》帛书,就与现存的《周易》不尽相同,就是一个例证。不过,把《周易》定为商周之际成书,是没有争议的。理学经典 诸经之首《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汗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长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之过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
周易折中(清)李光地 纂,刘大钧 整理《周易折中》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
-
周易马松源 编《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汗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长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之过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从《周易》中您能学到不单单是易学,而是更加深刻的世界观。
-
周易马松源 编《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汗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倍受历代学人的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或褒或贬,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势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长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之过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从《周易》中您能学到不单单是易学,而是更加深刻的世界观。
-
焦氏易诂尚秉和 著《焦氏易诂(套装共4册)》作者尚秉和,字节之,河北省行唐县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逝于1950年。为前清光绪进士。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尤精于易学。其代表作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周易尚氏学》。上述三部著作,奠定了尚氏在中国易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尚氏之学的根基在《焦氏易林》。而《焦氏易林》全面保留了《易经》、《左传》、《说卦传》等先秦易学精髓,即象数之真谛。至东汉始,易学开始走下坡路,易道渐次失传。而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等辈,所传之《易》,并非易道之真谛,而活泼无碍、运舞不休的易象符号嘎然沉寂,代之而起的是荀、虞之流卦变、爻变之《易》。于是,才有青年才俊王弼横扫象数、清谈空理之风。真可谓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呜乎!易学从此江河日下,冥冥长夜二千年矣!尚氏在贯通《易林》之前,面对易学流派孰是孰非,茫然而无定见。及至攻读《易林》之后,才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他说:“盖《易林》既通,以《易林》注《易》。而《易林》未通以前,实以《易》注《易林》。”而《焦氏易诂》一作,正是他全面攻克《易林》之后,以《易林》诂《易》的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另一部杰作《周易尚氏学》。综上所述,《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三部巨著,构成了易学史上传承不断的主流。其实,伏羲氏画卦,八卦及六十四卦符号自古以固有,之后《连山》、《归藏》、《易经》、《左传》、《说卦传》、《易林》、《太玄》、《正易心法》、《皇极经世》等,皆为“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的易道津梁之作。
-
周易正义(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卢光明,李申整理本书以清《十三经注疏》为底本,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文字处理、校勘和吸收研究成果。全书共有十卷。
-
周易正义(魏)王弼,(魏)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附校勘记。九卷。以清同治六年江西书局重校嘉庆二十年阮元主持校勘重刻宋版《十三经注疏》本,采用四拼一形式影印。经文句读则采用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