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作者:石毓智,李讷(Charles N. Li)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ISBN:9787301052433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石毓智,1963年生,河南省洛阳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ElizabethC.Traugott和PaulKiparsky学习历史语言学。在1995-1999年期间参加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汉语历史形态句法学”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文学与语言之关系。已有多本专著和数十篇论文发表。李讷,1941年生,山东人。美国加州伯克莱分校博士。现为加州圣芭芭拉分校语言学教授,兼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美国暑期语言学院校长。于1997-1998年期间担任荷兰皇家人文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汉语语法等,已在Language,LanguageSciences,《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编著的Mandarinchinese,SubjectandTopic,WordOrderandWordOrderChange,MechanismsofSyntacticChange等专著,在国际和国内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的最大好处是,引导大家在汉语研究中注重理论思考,引导大家在认真描写的基础上对语言现象和语言演变进行解释,引导大家去探讨汉语发展演变的动因、机制和规律。书中说得对的地方,固然是把汉语史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升了一步;尚可商榷的地方,也是对汉语史研究的一个推动:如果这样解释不合适,那么,该怎样解释才行?这就促使人们从理论上去思考。而这种理论思考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作者简介
  石毓智,1963年生,河南省洛阳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ElizabethC.Traugott和PaulKiparsky学习历史语言学。在1995-1999年期间参加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汉语历史形态句法学”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文学与语言之关系。已有多本专著和数十篇论文发表。李讷,1941年生,山东人。美国加州伯克莱分校博士。现为加州圣芭芭拉分校语言学教授,兼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美国暑期语言学院校长。于1997-1998年期间担任荷兰皇家人文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汉语语法等,已在Language,LanguageSciences,《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编著的Mandarinchinese,SubjectandTopic,WordOrderandWordOrderChange,MechanismsofSyntacticChange等专著,在国际和国内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判断词“是”产生的机制
第三章 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
第四章 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形态和构词法的影响
第六章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句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汉语体标记的诞生
第八章 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
第九章 现代汉语谓语结构的有界性
第十章 现代汉语的句子组织信息原则形成的历史动因
第十一章 汉语比较句结构的嬗变
第十二章 连字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第十三章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
第十五章 新兴问句“有没有+VP”产生的根据
第十六章 量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过程
第十七章 结构助词的兴替和“的”的语法化历程
第十八章 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
第十九章 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共性及其历史关系
第二十章 句法结构的嬗变对语法化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诱发语法化的两个机制:类推和重新分析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