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江苏诗征(清)王豫 辑古籍影印。《江苏诗征》为清代江苏地区的诗歌总集。全书共一百八十三卷,选录了清顺治、康熙至嘉庆初江苏诗人五千四百多家的诗作。后二十二卷为名媛、释氏。全书按作者姓氏依韵编次,诗前各系以作者小传。本书文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书楼收藏。如阮元的文选楼、秦恩复的五笥仙馆、陈本礼的瓠室、王豫的种竹轩。二是友人邮寄。有的是友人家的先贤的诗作,有的是友人的乡贤或友人之友人的诗作。三是王豫亲自到各郡去搜采而得。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存诗。二是保存传记。三是保存书目。四是保存诗歌。此书是清代地方类诗歌总集中的一部,是研究江苏地方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挖掘江苏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现据镇江市图书馆藏本影印。
-
文津学志 第十七辑《文津学志》编委会 编本书为《文津学志》丛书的第十七辑,即山川名胜舆图专辑,收录相关研究文章28篇,如《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综述》《再议中国古代地图的起源——以西方地图学史的研究为切入点》《古旧舆图目录梳理与分类辨析》,等等。其作者既有馆内资深馆员,也有馆外专家学者。
-
海上见闻录定本(清)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一名《海上见闻录》,二卷,署名鹭岛道人梦庵,即明末清初人阮旻锡撰,清抄本。阮旻锡,字畴生,福同安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明末诸生。曾在郑成功储贤馆做幕僚,备悉郑氏之事。清圣祖康熙二年(1663年),兵败弃家远游,滞留燕云二十余年。后据亲身经历,并询诸退将宿卒、故老遗民,又参照杨英《海上实录》及佚名《海记》整理成书,名《海上见闻录》。此书为编年体史书,以年月为序,记述了自明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康熙二十二年郑成功、郑经、郑克塽父子起兵抗清、经营台湾及清廷与郑氏和、战之史事,其中郑联被杀、清军攻取厦门、施琅归清等事都详确于他书,堪称实录,向为治南明史者所重,该书也成为研究郑成功的一部重要史料。史料价值不言而喻,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珍稀的文献支持。
-
岭海异闻·渡海舆记(明)蔡汝贤,(清)郁永河《岭海异闻》明代蔡汝贤撰,不分卷,明刻本。此书记载两广的物产,多飞禽走神,也有很多奇珍异兽,例如海鹤、海鸡、海马,海犀,海驴、海鸥、海狗、海鹦哥、火鸡山凤、海鲨、海龟、海鳇、河豚、蜘蛛、猛火油、片脑。还有很多植物例如迦南香、辟珠、蓬莱柰。还有山川岛屿记述,以及神人神事情,例如海和尚、海神、飞头蛮、人鱼、蛇异等。此书既是一部两广物产百科,又是一部奇闻记录,既具有史料参考,又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同时研究两广的民间文化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此书目前研究者尚少,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渡海舆记》清代郁永河撰,一卷,清雍正十年周于仁删节本。此书是日记体游记,又名《采硫日记》,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重要的行役记,是记述清初台湾的重要地学著作,起自康熙三十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止于十月十二日, 不仅仅记述采硫过程,还对台湾的山川景物.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历史变迁、夷险扼塞、土著风俗民情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翔实而生动的描绘。关于台湾硫矿产地、矿点的具体情况、熬炼工艺和产量等均有详细记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风俗方面的记载颇亦详细。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海运存稿(清)佚名《海运存稿(中)》为《海运存稿》中集。《海运存稿》清代佚名辑,四册,清咸丰七年钞本。此书册含《直隶总督桂良奏江浙两省漕粮由海运津》等篇;第二册含《奏为验收海运南粮仅将办理大概情形及到口船只米数折奏》等篇;第三册含《札查剥船乘间使水偷漏案》等篇;第四册含《山东巡抚崇恩为咨明事窃》等篇。咸丰朝时,太平天国兴起,占领南京及长江流域,阻断运河漕运,漕粮被迫海运。此本乃当时督运江浙两省漕粮奏折档案,全书大致按月日次序编排,均为咸丰七年(1857)间事。非常具有海运史料价值,也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花间集赵崇祚《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分十卷。这十八位词人是:温庭筠、韦庄、皇甫松、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花间集》得名于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集”。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词解、说明及词评,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
燕轺笔录越南阮朝)阮思僩 撰,何仟年 点校本书为越南阮朝嗣德二十一年(即清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至次年十一月,阮思僩以甲副使(其时正使为黎峻,乙副使为黄并)出使中国的笔记,逐日记录了出使行程及与中国人交往情事。从中可了解当时史地旧貌、古迹遗存、社会情状、外交史料、经济关系等,而其细节如清廷蓄意阻止越使接触洋人,会见朝鲜使者及中国官员时询问洋务情势,清廷朝会时礼仪不整,令使者惊愕等,皆描绘入微;中越官吏赠以书籍土产,投赠唱和,为本书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笔墨超然,清雅耐读。书末附同程异录之《如清日记》可资参考。本书为国内首次点校整理本,并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
刘崧集郑利华,邓富华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温柔典雅,内容清浅,杨慎以为明代。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著有诗文集《槎翁集》、《职方集》等。本书是首次对刘崧现存诗文作品的全面搜集整理,包括其诗集《槎翁诗》和文集《槎翁文集》。对从刘崧其他诗文集各版本及有关文集、总集、史志等文献资料辑得之散佚诗文进行了辑佚。书后别为附录七种,分别辑录刘崧诗文集各版本之序跋、刘崧传记志文、挽诗及祭文、有朋酬赠之篇什、敕诰之文、清人王琨珸编《泰和刘恭介公年谱》、历代刘崧诗文之相关评论。本书对于明初文学、历史等相关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全汉文》编年系地与分布易小平本书以考证《全汉文》创作时地和作者生卒年与籍贯为研究基础,分析西汉各时期各州文章和作者籍贯的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及其变迁原因;以作者人生地理结构为结合点,将《全汉文》创作地分布和作者籍贯分布有机统一起来;以作者生存状态为落脚点,考察作者人生地理流向与作者功名追求和社会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将时空还原、作品本体与作者主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学历史地理阐释体系。
-
文选音义(清)余萧客 著,曹守平 曹炜 点校《文选音义》共八卷,是清代经学家余萧客早年之作,被认为是现存清代学人研究《文选》的第一部专著。清代是“文选学”研究的巅峰期,“文选学”在校勘、笺证、评点、注释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余萧客《文选音义》从音韵训诂入手来探究《文选》,对清代《文选》音义研究具有开启之功,其“文选学”研究受到吴派学术的深刻影响,承袭清代“文选学”研究的轨迹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