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太乙金华宗旨华胥子太乙金华宗旨原版吕洞宾道家书籍哲学思想修身养性国学经典1函1册
-
叶景葵著作集叶景葵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别署存晦居士。1938年与张元济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任董事。在古籍整理上有着特殊贡献,他晚年致力于古珍稀版本的搜集,所写的札记、书跋,多有独到之处。本书选辑叶景葵著作两种,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现,精心编制细目,并请名家撰写导读,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所收著作包括《卷庵书跋》《景葵杂著》,前者为叶景葵所撰书跋,由顾廷龙编次整理,后者为叶氏所作杂文著作,均为叶氏代表性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叶景葵治学各个方面的成就。
-
孙明复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发微孙复 撰, 陈俊民,方韬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孙明复先生小集》,原名《睢阳子集》,宋孙复著。《孙明复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发微》于元战乱之后亡佚。清代赵国麟始获孙复诗文集之钞本,有诗文二十二篇,附录三篇,名曰《孙明复小集》。后又有李文藻钞本、《四库全书》本、徐坊过录本以及乾隆四十年聂鈫杏雨山堂刻本,皆祖于此。其中李本存有李文藻等人手校记录,弥足珍贵。此次校点以杏雨山堂刻本为底本,以旧钞本、李本、徐本、《四库本》等为校本,不仅校勘精良,还在保存原刊篇次式样的同时,辑得孙复佚诗六首,佚文二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宋孙复撰。《春秋尊王发微》是孙氏最重要的著作。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殿中丞、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传》、《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琦言于上,选书吏,给纸札,命其门人祖无择即复家录之。得书十五卷,藏秘阁。”据《中兴书目》,此十五卷,除《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外,尚含《春秋总论》三卷。今《总论》已佚,惟此书尚存。《春秋尊王发微》,从解经方法上继承了唐代啖助、陆淳、赵匡的思路,所谓“不惑传注”,但又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质,是孙氏基于中唐以来中央集权衰微而引起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导致生灵涂炭、生产凋敝的社会现实而做出的深刻思考。孙氏适时地提出“尊王”的理论,并以之为核心解释《春秋》全经,阐发《春秋》大义。《春秋尊王发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通志堂经解》后有乾隆补刊本、同治重刻本。而乾隆修《四库全书》,亦曾收入是书,系据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抄录。此次整理,以同治本《通志堂经解》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康熙版及乾隆版《通志堂经解》本。《孙明复先生小集》《春秋尊王发微》为现存的孙复著作,今编为一书,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
中华射典马廉祯 马明达中国式射箭源远流长,从远古射的技艺来说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技能和文化,属“六艺”之一,军事功能、文化属性兼备,蔚为大观。《中华射典》(下编)延续了上编的形式,采取影印加提要的方式,收集整理我国古代射箭方面的珍贵典籍十四种,书前对我国古代射箭文献进行了全景式的关照和考证,对存世和遗失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附以存世珍贵文献的解题和影印件展示,其中影印件以原书原貌印刷。本书既有对相关典籍内容和版本等方面的探讨解读,又有相关典籍精美版本的呈现。这些相关典籍多数藏于国内外的公私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兼具。本书印装精美,制作精良。
-
易汉学〔清〕惠栋 撰, 陈修亮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易汉学》,清人惠栋撰。惠栋(一六九七—一七五八),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倡导汉学而被誉为一代宗师。《易汉学》是惠栋崇尚汉学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八卷,而惠栋《易汉学自序》云七卷,江藩《汉学师承记》亦云七卷。盖后人将惠氏辩证《河图》、《洛书》等内容附于书后,是为八卷。《易汉学》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好评。《易汉学》现存主要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一七八一—一七八四)镇洋毕沅辑灵岩山馆《经训堂丛书》刻本、《清经解续编》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汇文轩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次校点以《经训堂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
-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王春艳《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本书将两本军事理论著作整合在一起,便于综合理解。全文注释并翻译,每一篇理论配有战例,解说详尽,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优秀读本。附录部分收录了《孙膑兵法》因原文流传过程中有所缺漏,故附在书后以便于读者与《孙子兵法》配合阅读理解。
-
仪礼图杨复 撰, 马延辉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仪礼图》十七卷,附《仪礼旁通图》一卷,南宋杨复撰。以图治礼,素为礼家所倡。礼图之学渊源甚早,但此前多集中于器服名物,少制度仪节。杨复《仪礼图》以《仪礼》经注为本,分章析节,以仪节图研习礼经文本,以名物图作为说明。全书体大精深,滥觞乎张惠言《仪礼图》。《仪礼图》现存最早刊本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元刻明递修本,此外北大图藏有明嘉靖十五年卢尧文刊本,清康熙年间《通志堂经解》本,北大图藏日本宽政十年刻本。此次校点以哈佛燕京学社影印《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元刻本、卢刻本对校,另以他书作参校。校点者为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马延辉博士。
-
闽中理学渊源考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李清馥 撰, 陈秉才 校点清李清馥撰,共九十二卷。此书考证闽中理学渊源,谓杨龟山载道而南,传罗豫章、李延平,集成于朱子,成就程朱理学建立之功。元明之际,闽中理学由蔡虚斋、陈剩夫诸贤讲学倡述而成一时之盛,中明之后理学后继乏人,沦为末学。自序中阐明其梳理理学在闽中的传衍源流,弘扬先贤学术之宗旨。此书编例不按年次,而以所考人物师从派系确定序例,首推学派之宗师,继之以门人、交友。各大学派及支系各自成卷,卷首为总序,阐明学派传授渊源、宗师门人继承之序、学派宗旨等。总序后是宗师传记、门人小传。共记载学派一百八十八家,门人及交友人物一千二百余人。此书采用资料均出自正史、方志、笔记、墓志、档案文献等史料,博采群书,井然有序,考据详核,各家异词,以征引诸家文献为主,以疑传疑,以信传信,不存偏见,体现了其学术价值。此书历来为理学史研究所重,《四库全书总目》语之甚详,无需赘述。此次校点采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做底本,以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清丁氏竹书堂抄本做校本,并参照《宋史》《明史》及相关文集等,做了补充修订。
-
龟山先生语录杨时 撰, 潘佳,殷小勇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龟山先生即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杨时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是宋代理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其源头则是北宋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杨时作为宋南渡洛学大宗,将二程学术思想带入东南,成为理学南传的鼻祖。杨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社会伦理、制度礼仪、价值取向等方面。杨时通过对二程的理一分殊思想、气学思想、心性论、格物致知论、圣人观等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形成了自身颇具特色的理论架构,是沟通洛学及其后闽学思想传播的一位重要人物。《龟山先生语录》为其门人陈渊、罗从彦、胡大原记录杨时讲学语录,由六部分组成,涉及杨时对经典、史事、学术的看法。是研究杨时学说的主要文献。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宋单行本为底本,校以正德集本和万历集本。
-
山海经全集李彦龙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