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古代汉语释源曾光平、曾江 著,魏清源 审订本书主体部分与王力编《古代汉语》的一部分相当,节选《左传》《论语》《礼记》《庄子》《荀子》等古代经典片段,用音韵学、词源学的方法解释词义,多有新意。比如,根据“愠”是“郁”的阳声韵,提出“人不知而不愠”的“愠”应是郁闷的意思,而非过去所注解的“恼怒”。书前有《汉语语音知识》三十七讲,介绍中国古人的造词手段和汉语音理,以帮助读者理解汉语词族的发展,进而进入汉语词源的探讨。
-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第59卷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系参照国家针对汉文古籍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做法,以影印方式编纂出版的*套完整的大型民族文献古籍丛书。该书是《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的第59卷,收录纳西族民间典籍,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
御选明臣奏议高宗弘曆 敕辑, 张兆裕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明臣奏议》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奉敕编辑,乾隆四十七年四月编成,并奉谕写入《四库全书》,及交付聚珍版处排印。但该年十月清高宗阅后认为书内编次不按年代、体例乖舛,而且校核疏失,排印也不如式。于是令重新修正、排印,主要责任者也分别受到议处。目前人们所见即为修正后的定本。《明臣奏议》主要从《明史》本传内和收入《四库全书》的诸人文集中选录,还包括纪昀等四库馆臣此前选编的《明季奏疏》的内容。《御选明臣奏议》以“资治经世”“忠君体国”为核心,搜采明代慷慨建议、剀切敷陈的臣工疏议,以言见人,以言见政,旨在总结明代教训,为现实服务。书中所选奏疏在明代的奏议总集或经济文编中也多有出现,如《御选明臣奏议》卷一各篇多是自问世就广为流传的名篇,很具有代表性。明中期以后很注重对本朝奏议的汇编,专门的奏议总集、各阶段的奏议集编有多种,而经济文编类的总集中也以奏议为主。但这些书籍一是主题、体例较驳杂,内容选择上随机性大,二是在时段上缺乏有明一代的专集。《明臣奏议》在这些方面弥补了不足。《明臣奏议》于乾隆四十七年成书后,排印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抄入《四库全书》。其后有闽刻本、广雅书局刻本,皆据《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翻刻。民国间《丛书集成初编》本又据《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排印。本次校点,以清乾隆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御选明臣奏议》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明诸人文集、《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印本)及其他文献。书中对明代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名、地名进行了重新翻译,皆于首次出现处出校说明明代译名。《御选明臣奏议》此前尚无校点整理本,《儒藏》本《御选明臣奏议》的出版,为学术界及明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靠又便于阅读利用的文本。
-
尚书集注音疏江聲 撰, 曲文,徐阳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附《尚书补谊》《尚书续补谊》《尚书集注音疏述》《尚书集注音疏后述》和外编《尚书经师系表》各一卷,历十三年而成,四易其稿,是江声最重要的著作。伪古文《尚书》经清初阎若璩、惠栋等的工作,已成定谳。依此辨伪成果为今文《尚书》重新做疏,成为学术界的时代需要,于是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尚书后案》和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应运而生。全书备载书序,除注今文二十九篇外,又取诸书《汤誓》《泰誓》诸篇逸文,依书序补入。注文则辑马融、郑玄等古注,古注所缺,则自为注,伪孔传亦间采一二,疏中则详揭注文出处或注文用意,与注说不同者则存异或者辩驳。注、疏之间则仿《释文》之例注音或辨析字体,故名“音疏”。此书目前尚没有校点整理本,本次整理为《音疏》首次校点整理,选取《皇清经解》咸丰庚申本为底本,以北京大学藏近市居本为校本。校点者曲文、徐阳。
-
论语江兴荣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论语》涉及多方面内容,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本书为全本,配有注释、译文,及相关历代名家如:朱熹、程颐、张敬夫、刑昺等教育家的引用及论述,便于阅读及理解。为了配合阅读,书中插有明代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所绘《十竹斋书画谱》部分画作。
-
诗本义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欧阳修 撰, 刘心明,杨继荣 校点《诗本义》十五卷,是欧阳修在经学方面的代表作。卷一至卷十二,择取《诗经》中有代表性的各类诗作一百十四首重点论析,说解本义;卷十三至十五,则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讨论《诗经》各类诗作的分类原因、撰作时代及诗序等问题;卷末附有《郑氏诗谱补亡》一篇,是欧阳修根据他书相关资料对郑玄《诗谱》的订补之作。欧阳修首倡探求《诗经》之本义,怀疑毛郑、辨明是非,发疑《序》之端,,开宋代《诗经》学之先。欧阳修,以其大胆疑古精神、求实谨严的态度,“据文求义”,提出以“人情说诗”的诗说理论和“以意逆志”的本义观方法,开始注重从文学方面说诗,同时其说经平实,训诂谨严,为《诗经》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代朱熹至清代姚际恒、方玉润等人的治《诗》精神与方法无不受到了欧阳修的影响。本书为《诗本义》的首次校点整理。校点者为文献研究大家,《诗本义》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整理本。本书以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南宋刻本为底本,以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校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
-
宙亭禅师诗集〔清〕释纪荫 著清代著名诗僧纪荫诗集。收录诗文2600馀首(篇)。书稿主要内容为《宙亭诗集》,增补《宙亭别录》,并附和作者有关的诗文。《宙亭诗集》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宙亭诗集》为底本,以广陵书社2017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僧诗总集》所收《宙亭诗集》为参校本。增补的《宙亭别录》为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孤本。后附诗文包括重校《牡丹百咏》(《武进天宁寺志》收录),辑录佚诗三首以及散文二篇,以及《宗统编年进呈奏疏》《宗统编年凡例》《宗统编年总论》《宗统编年别问》四篇等。
-
诗毛氏传疏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陈奂 撰, 王承略 校点《诗毛氏传疏》三十卷,附《释毛诗音》一卷、《毛诗说》一卷、《毛诗传义类》一卷、《郑氏笺考证》一卷。清陈奂撰。此书对诗序、毛《传》一一疏释,广征古书,发明经义,多采东汉以前旧说。陈奂认为毛氏之学源出荀子,而善承毛氏之学者为郑众、许慎,故书中多引郑、许二家之言进行解说。同时,本书又大量吸收清代考据学成果,融会贯通,考订精详,在文字、声韵、训诂、名物等各方面阐发《毛诗》本义,对毛《传》训诂体例和名物制度颇多发明,虽难免曲护墨守,却不失为清代《毛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与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并称为清代汉学家研治《诗经》的典范之作。书后所附《释毛诗音》,依《诗经》“四始”分为四卷,用段玉裁之学说,于古今音变音转、诂训中的双声叠韵等,皆详细注明,发明通假;所附《毛诗说》,立表示图,总结毛《传》训诂体例;所附《毛诗传义类》,仿《尔雅》体例,将毛《传》诂训按义类分为十九篇,逐词注释,;所附《郑氏笺考证》,考列郑笺用三家《诗》说解《毛诗》之例。本书以山东友谊出版社《孔子文化大全》丛书影印海宁杨芸士藏本(此书最早刻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本、《清经解续编》影印陈氏五种本为校本。本书为《诗毛氏传疏》首次校点整理,质量上乘。
-
四书蒙引[明]蔡清 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李存山,高海波,陈明 校点《四书蒙引》,明蔡清撰。《四书蒙引》本为科举而作,近似于讲章,体例和内容以阐释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主,但既有继承, 又有阐发,既继承了明代前期“述朱”的学风,又在如理气关系、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等问题上有与朱子相异之处,反映了由明代前期“述不离朱”向明代中期的心学思潮的转变趋势,为明清学人推重,学术影响很大。《四书蒙引》现传最早的版本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李墀刻本,名为《虚斋蔡先生四书蒙引初稿》,今天一阁藏其残本十三卷,其次是嘉靖六年(1527)刻本,名为《蔡虚斋先生四书蒙引》,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又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吴同春刻本,名为《重刊蔡虚斋先生四书蒙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藏,约万历十二至十六年间有朱文科刻李时成重订《校订虚斋旧续四书蒙引初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藏,此外还有明刻本两种。此次校点,以万历十五年刻本为底本,以嘉靖六年刻本为校本。
-
孝经注解 温公易说 司马氏书仪 家范玄宗李隆基 注, 司马光 指解, 范祖禹 说, 赵四方、井良俊 校点, 司马光 撰, 刘保贞 校点, 司马光 撰, 张焕君 校点, 司马光 撰, 万义广本书包括北宋学者司马光的四种著作:《孝经注解》《温公易说》《司马氏书仪》和《家范》。司马光以史学、政事闻名,实际上他在儒学上亦有所成就,是朱熹所称道的北宋“道学六先生”之一。本书所收四部著作便是对《易》《礼》《孝经》等儒家经典的阐释发明,既有对经典本身的解读,也有基于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司马光的学术成就和儒学发展的历史。其中《孝经注解》一卷是就《孝经》进行发明。《孝经》一书自唐玄宗以今文为定颁行御注,《孝经》古文几废。司马光于秘府得见古文《孝经》,作《古文孝经指解》,范祖禹又据《指解》本经文作《古文孝经说》。校点者为复旦大学赵四方、井良俊先生。《温公易说》是司马光对《易》的解释。司马光解《易》唯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推本天地之道,归之于仁义礼智信。其解多不袭前儒旧说,在北宋《易》学自成一家。此书并非《易》之通释,每卦或释三四爻,或一二爻,亦有全卦无解说者。本书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保贞先生校点。《司马氏书仪》与《家范》则皆与“礼”有关,是司马光植根于《仪礼》等经典,又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结合,提炼总结出的礼仪程式与礼教规范。《司马氏书仪》十卷,内容以日常礼仪为主。其书一则依据经典,考订精审,二则参酌古今,易于实行。因此撰成之后深受欢迎,影响较大。校点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焕君教授。《家范》十卷,“取经史所载圣贤修身齐家之法,分十九门,编类训子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为历代推崇为家教的范本,从家庭伦理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整理者为江西师范大学万义广、李倩及南昌工程学院温乐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