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苍凉的背影
- 正文
-
本编 “荆天棘地”千秋业
-
大清门抬进了慈禧的内侄女
-
大婚的开销相当于汉阳铁厂的投资
-
太后真的会归政吗?
-
绝不能容忍出现另一个太上皇
-
筹建铁厂与兴修颐和园不期而遇
-
他们正在把大清帝国推向一场新的灾难
-
龙旗飘扬的舰队
-
前所未有的一个新衙门
-
胡林翼见洋船而呕血
-
从强兵到富国
-
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一个新天地
-
第一次海军梦的破灭
-
从未止息的庙堂之争
-
西学与中学结合的独特模式
-
时代呼唤着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
-
清王朝还能撑多久?
-
一条灰色的官场“食物链”
-
张之洞裁革的广东州县的规费负担
-
陋规的最后承担者
-
为什么有的官员怕进京?
-
8 000个和尚盯着19碗稀粥
-
官职降价七折八扣大拍卖
-
“户部员外补缺一千年”
-
“部费”种种
-
“投金暮夜,亦有等差”
-
清朝亡于方家园
-
财政在严重危机中略有盈余
-
理财能手“丹翁”
-
汉阳铁厂生不逢时
-
州县官平衡收支的奥秘
-
曾国藩向朝廷伸手要权
-
李鸿章的小金库富比国库
-
张之洞在湖北能控制多少财力?
-
浅浅的溪流养不了大鱼
-
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郭嵩焘:“当先究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
-
王韬:“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
-
薛福成:“西国所以坐致富强者,
-
郑观应:“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
康有为:“及时变法,犹可支持”
-
火烧太和门再次引起争论
-
蒸汽机和铁路的完美结合
-
外国人的试探及吴淞铁路的命运
-
一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的争论
-
一条悄悄试办的铁路
-
反对借洋债修铁路的浪潮
-
铁路延伸到天津
-
津通铁路之争及一位主角的出场
-
“轨道平铺瀛秀园”
-
张之洞:“民间竞用洋铁,而土铁遂至滞销”
-
铁矿石在美国是怎样变成钢轨的?
-
山西凤台县的冶铁作坊
-
手工生产方式遇到了舶来品
-
中国古代冶铁业的辉煌
-
洋务运动搞的是无米之炊
-
青溪铁厂之谜
-
知遇之恩
-
立嗣风波
-
为东乡案平反
-
修改条约,严惩崇厚
-
清流主将
-
庚辰午门案
-
治晋兴革
-
南疆抗法
-
转向洋务
-
紧急关头,慈禧最信任的人并非张之洞
-
李鸿章为停办津通路憋了一肚子气
-
张之洞:剃头挑子一头热
-
把创建钢铁厂提上了议事日程
-
张之洞:“愚公移山,有志竟成!”
-
奕譞拍板:“大冶下手,自是正办”
-
四方协商:铁厂移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