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公丕祥卷公丕祥 著本书为法学家公丕祥代表性论著和学术年谱汇编,包括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学术年谱三部分。公丕祥系第三批“江苏社科名家”。“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至高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
-
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研究张俊翔 著小说是体现文学自身探索、关联社会生活动向的主流体裁,《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研究》为一本关注俄罗斯作家创作的小说作品的专著,聚焦俄罗斯文学批评界按照隐形代际原则划分的“三十岁一代”作家,将这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的作家视为一种文学现象,审视其在社会深层变动过程中的创作实践,挖掘其存在的文化合理性和艺术独特性。
-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陈水云《清代词学思想流变》试图从流派的视角对清代词学思想史进行一个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讨论。全书共六章,一章为背景介绍,从清词中兴的话题谈起,从词籍出版的角度谈清词的繁盛,并重点讨论了两个话题,一是词学批评文献形态,一是20世纪以来清代词学文献整理的状况,最后谈到清代词学独特的学术品格——学科意识的自觉、学人之词的出现、乾嘉朴学的影响等。第二章是对清初词学三大重要议题的讨论,分别是“话语”,清初词派的思想分歧与论争,以及清初词选编纂。第三章对清代影响大的词派——浙派的讨论,按时间先后顺序对朱彝尊、厉鹗、王昶、戈载等重要词学家的思想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近现代词坛发生深远影响的常州派的分析,重点论述道光以来常州派思想如何影响词坛并向其他地区辐射,重点分析了19、20世纪之交两位著名词学家谭献和陈廷焯的词学思想及其在近现代词坛的影响和反响。第五章是对浙西、常州两大词派之外的四个词人群体的考察,本章将重心放在对山左和豫东两个词人群体的讨论上,反映了清初词坛格局。还论述了晚清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淮海词人群和临桂词人群,前者比较接近浙派作风,后者思想接近于常州,颇能说明晚清词坛浙、常交融的时代风貌。第六章是对过去关注不多的清代词学家的思想进行分析。
-
寻根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周引莉 著本书主要涉及“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创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一样,包含了风格多样、个性迥异的作家与作品,并且在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东方思维方式和古典美学神韵的追求上,它们有着一致的内在联系。“寻根”与“后寻根”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的回退”,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的一条重要文脉。
-
蕉皮论语孙见喜《蕉皮论语 孙见喜论集》是作者个人的第二部评论集,集结了他在文学、戏剧、影视、书画方面几十年的精品评论心得,在形成这些评论心得的同时,作者有着自己的观点,就是要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之上。
-
日本茶味王向远,选 译在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而又有发扬光大,它既是休闲文化,更是审美文化。作为审美文化集中体现了“侘”即诗意栖居的美学。“茶味”隐含中日本文化的真髓和真味。本书精选翻译了日本古今日本茶道及茶文化的七种名著,即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记》、南坊宗启《南坊录》、武野绍鸥《绍鸥侘之文》、寂安宗泽《禅茶录》、奥田正造《茶味》、铃木大拙《禅与茶道》、 冈仓天心《茶之书》。除铃木大拙和冈仓天心的两篇为复译外,其余均是古典著作,并系首次翻译。
-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高楠、徐可超 著本书的批判针对性是当下国内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视文学为认识对象,因此为之设置并将之纳入认识论的规定性中。而文学并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时间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作为实践的文学的过程性、流变性、生成性及构成性,由于不合于观念认识论的规定性而被斥于认识论的文学理论之外,这是必须通过批判而折返的研究误区。此研究的体系性突破与方法论突破,其要点在于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研究。本子课题的要点在于指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理论的批评中介,批判当下国内有代表性与反实践论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阐释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并进而概述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
-
猜测上帝的诗学张清华 著《猜测上帝的诗学》所贯彻的是作者生命本体论的诗学观念,传承中国诗学中“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以及对关怀现实的人文情怀主导的写作倾向的致敬。有关于诗学问题的随想,也有对近年国内诗歌状况的总体述评;有对当代诗歌写作伦理的分析,也有对经典诗人作品的细读。作者所追求的随笔和散记的笔法,是《猜测上帝的诗学》的一个特色。
-
幽暗之地[南非] J.M.库切 著,郑云 译巨大的宁静降落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底深藏着的秘密,无人可以触及。 这部小说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越南计划》的主人公尤金·唐恩是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他研究如何在越战中从心理角度取得胜利,却因压力逐渐陷入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第二部分《雅各·库切之讲述》是来自库切祖先的自述,讲述了十八世纪的布尔人拓荒者前往南非,认为自己在那里没有得到白人应得的尊重而向原始部落报复的故事。 库切身为殖民者的后代,在本书中反思了“野蛮”的悖论性和殖民主义的残暴。
-
论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杨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