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面试和艰难的选择

“恐怖”的面试和艰难的选择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招聘会上,当我第一次听到“微软亚洲工程院”这个名称时,露出的是鄙夷的表情。我在想,一个忽然之间招上百人的单位,并不是我应该去的。我找到了(研究院)多媒体管理组的人,聊了一下,把我的简历给了他们。不久后我参加了微软的笔试,然后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微软的面试是十分“恐怖”的。我估计在今年微软的招聘中不会有人见过比我更多的面试官——因为我连续面试了两天,和十几个各种各样的人聊过,每个人平均聊一个小时以上,奇累无比。

最后面试我的是多媒体管理组的“老大”马维英博士。在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忽然建议我去工程院。他说,我的工程背景很强,笔试成绩非常优秀,昨天新技术开发部的面试评价很高,可能更适合做工程而不是发Paper(论文),而且我以前的研究经验相对不足,同样的职位他们可以招到有更多研究经验的博士,但是他们认为我是一个人才,如果我一定想搞研究,也会接纳我进多媒体管理组。

之后,马维英带我去见了当时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几天之后新闻就公布他升任为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的张宏江博士。非常巧的是,那天正是张院长的生日。我在“火药库”外面的活动场地紧张地等待张院长,看到他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一大群人给了他一个惊喜,并分享了蛋糕。

在他们忙完后,张院长接见了我。他看了看我的简历,对我说,我发的Paper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我做过很多的大项目,工程院刚刚成立,非常需要我这样的人。现在的工程院就如同一家正在创业的企业,初期进来的人机会会非常多,而且在工程院,硕士的升迁要比在研究院容易得多。

我说,我怕工程院以后会发展成一个以测试为主的单位,我更喜欢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环境。张院长说,工程院将会分成至少3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把研究院的研究成功地产品化,一个方向是承担微软总部的部分开发工作,一个方向是自己开发独立的项目,做测试只可能是工作的一部分。很多人说在新技术开发部(工程院)会非常辛苦,我的同学刘迎就刚刚“拒”了工程院的Offer。研究院比工程院的名声响得多,而且去研究院一直就是我的梦想,忽然之间有人说我不适合去研究院而应该去工程院,我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我问我的导师李晓明我该怎么选,他非常确定地说,让我去工程院。

我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如果我是一个很会搞研究的人,那么我早就应该发表多篇高档次的Paper了。如果我在学校都无法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到研究院与那些博士们竞争就更没希望了吧?做工程、做项目才是我的强项。

当我去拿Offer的时候,微软的人事部给我看了两份已经打印好的Offer,一份是研究院多媒体管理组的,一份是新技术开发部(工程院)的。我拿了工程院的那份,回去又考虑了两天,才下定决心把它给签了。终于,我把自己“卖”掉了。交回Offer的时候,我去见了新技术开发部的林斌经理,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和我一样都是广东人,他太太还是我老乡,是韶关的。林经理说他也是硕士,在新技术开发部更讲究技术而不是文凭。签了这个Offer,我觉得,经过这番折腾,再让我去做别的选择已经很难了。

(作者陈华,2004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生。他当年撰写的“面经”曾在网上广为流传,本文为节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