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教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正见与戒

当被问到,他认为什么是教法中最重要的元素时,阿姜查经常回答,根据他的经验,一切心灵提升都得依赖正见与纯净的行为。针对正见,有次佛陀说:"就如黎明预示日出一样,正见是一切善法的先导。"建立正见的意义是:第一,拥有一张值得信赖的心与世间的地图,特别是关于业报法则的正确评价;第二,依据四圣谛去生活,据此将受、想与行的流动,转变成智慧的燃料。将这四点变成罗盘的方位,可以借此调整我们的理解,并导正我们的行为与动机。

阿姜查将戒视为心的大守护者,并鼓励所有认真追求快乐与光明人生的人,都要用心持戒--无论是在家众的五戒,或出家众的八戒、十戒与具足戒。戒律,即善的行为与话语,能直接让心与法一致,成为定、慧与解脱的基础。

内在的正见必然导致外在的持戒,反之亦然,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若了解因果,明白渴爱与痛苦的关系,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更加调和与自制。同样,若我们的言行是恭敬、诚实与仁慈的,就能创造出内在平静的因,如此将更容易让我们了解控制心的法则与它的运作,而正见也将更容易生起。

阿姜查经常提起的这层关系有个特别的结果,就如他在《世俗与解脱》中所说,一方面既洞见一切世间法(例如金钱、修道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空性,一方面又完全尊重它们。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不过他了解,中道是解答这类难题的同义词。若执著世间法,就会被它们压迫与限制;而若想要对抗或否定它们,将会发现自己陷于失落、冲突与迷惑中。他了解这点,只要秉持正确的态度,两者都可获尊重,且是以一种自然与自由的方式,而非被迫或妥协的方式。

可能是由于他在这领域拥有深奥的智慧,因此,才能一方面保持比丘艰苦卓绝的传统与苦行,一方面又能完全放松,不受他所遵循的规则的束缚。对许多见过他的人来说,他似乎是这世上最快乐的人--这事实说来可能有些讽刺:他一生中从未有过性经验,没有钱,不曾听过音乐,每天经常得腾出十八至二十个小时待人接物,睡在一张薄薄的草席上,有糖尿病与各种疟疾症状;巴蓬寺有"世上伙食最差"的名声。

阿姜查训练弟子的方法

阿姜查训练弟子的方式有许多种,教导当然是用口说,我们已谈过不少。不过,多数学习过程都是因势利导,阿姜查了解,要让心真正学到法并被它转化,这课程就应借由体验而吸收,而不只是智力上的了解而已。因此,他运用一万条出家生活、团体活动与头陀行的事件与观点,作为教导与训练弟子的方式,包括社会工作计划,学习背诵规则,帮忙处理日常琐事,随机更改时间表等,这一切都拿来作为研究苦的生起与灭苦之道的道场。

他鼓励作好准备学习一切事物的态度,就如在《法性》的谈话中所说。他一再强调,我们就是自己的老师,若具有智慧,一切个人的问题、事件与自然的面向都能指导我们;若愚昧无知,即使佛陀出现在眼前解释一切事物,也无法让我们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智慧也出现在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他经常回问对方来自何方,而非根据他们的主张回答问题。通常当被问到某些事时,他会先接受问题,慢慢将它拆开,然后再将片段还给提问者,接着他们就会了解它是如何组成的,且会惊讶阿姜查让他们回答自己的问题,以此完成对他们的指导。当被问到他如何经常能做到这点时,他回答:"若这人不是已知道答案,不会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鼓励并贯穿本书教导的基本态度还有:第一,必须于禅修中培养一种深切的发心;第二,善用修行环境以培养忍辱。后者近来较少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西方讲究速成的文化背景之下,不过在森林生活中,它几乎被视为心灵训练的同义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