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跑官要官

评跑官要官

古时候打仗,常见有人主动请缨求战,立军令状,拿自己的前途、名誉甚至全家老小的性命去搏一场胜利。现在的跑官要官,形式上也是主动请缨去担当重任,但显然已经不需要冒任何风险了。

跑官要官古已有之。当年姜子牙渭水垂钓,虽摆出一副出世的姿态,实则还是欲钓一番入世的作为。自西汉后,向得宠的后妃或太监们行贿、跑官要官蔚成风气,渐失了姜子牙“欲显先隐”的遗风。

在国企,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应当被提拔,否则便如不受待见的嫔妃,渐生幽幽怨气,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比我差的人都能被提拔,偏偏我就不能呢?”原因不仅在于“嫔妃们”眼高手低,而且在于跑官要官不乏频频得手之人。

此种现象,对埋头苦干的人是不公平的,令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寒心。正直忠厚、能干实事的人往往是不跑不要的。如果能跑能要的人吃香,爱岗敬业的人吃亏,那是组织人事工作者最大的悲哀。

黑格尔说:“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跑官要官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其合理性就在于有供求关系,有供求便有交易发生。所以,一味地责怪跑官要官的一方是不对的。重要的是取缔“市场”,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但是,至少在很长一个阶段内,这个“市场”是取缔不掉的。

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在讲究效率的时代,一个默默无闻只会干工作等待伯乐的人,不论多么德才兼备,都很难有机会成为一名领导者。

就像拿破仑说的:“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诸葛亮虽自比管仲、乐毅,也要靠明主“三顾茅庐”方能出头。这便不及姜子牙,尚递出一个意欲出山的信号。最好去学毛遂,勇于自荐。现代的伯乐都日理万机,没空深入田间地头,如果是千里马,最好主动跑到伯乐面前去。现代社会注重推销自己,有能耐而不表现,上级怎么会知道?有了想法而不表达,上级怎么会知道?要求上级明察秋毫亲自发现人才,大多是奢望,那样的机会少之又少。

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为自己争取职位的能力,这是绝望带给人们的希望。

结语:跑官要官者,往往即“歪瓜劣枣”。封官许愿者,也许原本就是跑官要官者。德才兼备者的出路,固然在于立足岗位作出突出业绩,但亦在于刻意训练为自己争取职位的能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