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形式主义本身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有“创新”。比如对落实上级指示搞一些蛮有特色的小花样,看样子挺创新的。于是遍地是“123工程”、“4大战役”、“5抓”、“6查”、“7改”、“8到位”,一问,也没什么新鲜具体的内容,“旧酒换新瓶”,貌似有内容,挺热闹,其实还只是装装样子而已,糊弄上级,糊弄群众。实质上这不过是形式主义的一种新包装,是形式主义的一种流变。
浮夸,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大跃进”年代我们曾深受其害,现在似乎不必多谈了,其实不然。比如讲科技兴企、科技兴厂等等,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照旧有科技人员拼凑科研成果的现象,至于成果的评奖、转化、推广等等,细说下去还会有形式主义的东西。企业发挥职代会作用,也存在形式主义。比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多少条、创多少经济效益等。
赶时髦,是一种不愿做冷的研究、不愿做深入的工作、不愿做长期努力的表现,也是一种急功近利、出风头、耐不住寂寞的表现。这也是一种颇具危害的形式主义。当初说承包时不算设备的损耗,现在谁都明白了。现在说股份制改造,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也存在“一股就灵”的观念,埋头搞股份制改造,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什么都一股风,热一阵子,结果把好东西白白糟蹋了。说到底就是不愿把时间用在研究论证上,更不愿把精力用在下真功夫、细功夫上。样样都来,全无心得。都说“皇帝的新衣”好,好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
形式主义的表现还有很多。过去抓右派、搞严打每个单位下指标,许多人引为笑谈。现在有些地方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不少于120天,该怎么理解呢?至于例行的检查、评比、表彰、挂牌、典礼等,且不说它如何铺张,先问一下有多少是真正能起到实际作用的?
形式主义的来源,在于政治信仰的摇摆,在于思想上的惰性,在于行为上的极端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的人有时候也知道这是形式主义,也知道它的危害,但还是搞,因为这样搞省事,不容易出乱子,对上级好交待,有时“政绩”还来得快,何乐而不为呢?
形式主义对我们的事业确实有很大的危害,它的危害性、普遍性,决定了我们反对它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每个对事业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都应坚定不移地反对它,同它做斗争。我们反对它,要从政治上、思想上、行为上对它进行清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领导者做起。楚王好细腰,宫女就不吃饭。如果领导干部自己不喜欢它,不搞它,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搞了,总搞他们也烦。
形式主义无所不在。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齐家过日子。如果任其泛滥,渗透到一个民族的血液里,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坐以待毙,归于消亡。
结语:政府部门搞一搞形式主义,有时尚值得同情,若企业也大搞形式主义,其行径比政府部门搞形式主义更为恶劣和不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