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是行为的集合。如果离开了员工们的行动,那么公司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但是,有些公司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为了达到提高公司业绩的目的,盲目地裁员,频繁地进行人事调整,大量雇用新员工。有时这些方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充满了不可预见性。许多公司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果由不懂人类行为基本原理的管理者来插手人事管理,就会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只要充分领会行为分析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改变员工的行为,就完全可以依靠现有的人员结构达到改变公司面貌的效果。
虽说改变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采用过于极端的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在美国引起争议的“微观管理”就是极好的例子。
所谓“微观管理”,是一种对员工行为细节进行微观管控的方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过分关注员工的行为细节,对员工的一举一动横加干涉。推崇微观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实际上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坚信:为了顺利展开工作,必须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严密管控,必须通过严明的纪律实现管理效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微观管理往往难以见效。其不仅会阻碍员工发展,还会压抑员工的个性,并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企业开始意识到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非是改变人本身,而是改变人的行为。可以说,日本终于迎来了科学看待行为分析的契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民对于行为分析的认识仍不够深刻。这是因为大家至今仍未正确把握改变行为与改变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过去的行为方式已经落伍了。部分经营管理者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并意识到事态紧迫,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但是,片面关注结果的倾向依旧明显。
职业经理人的本职工作就是通过管理实现预期目标。因此,经营管理层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结果上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方法的真正弊端在于:在取得结果前,需要交很多“学费”。并且,充满不可预见性,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
例如,某经理致力于提高公司的收益。在达到最终目标前,会发生许多行为。如果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些行为上,就无法控制整个流程中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也就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