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
“大空间”与“小空间”——走出普世观念带来的困境书摘一旦时过境迁,或者一旦等到那种话语背后的权力衰落之后,其实也没多少人会继续认为,像那种确曾被普遍奉行过的价值还会具有怎样的“普世”的意义。
-
我爱得这样盲目又痴执,仅仅因为,那个人是你书摘骤然的单独相处,叫陈镜朴心中生出了一丝紧张,他抿着嘴,有些局促地看着正在收拾行李的雪微,琢磨着该说点什么来让气氛轻松起来。
-
巴金: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书摘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正是它。
-
萨义德生前最后力作:为心中真正的人文主义信念发声书摘在这些多元文化的社会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不公正、不平等。但是,只要有人文主义者所提供的适合于共存(反对分裂)的模式,每一种民族身份认同基本上都有能力承认和应付这些问题。
-
共和国演讲家、耄耋老人李燕杰的人生智慧和人生经验书摘人生何所贵?所贵在始终。人生以精神贯注而立,大事以一线到底而成。人有了毅力,就有了干劲,加上坚持到底的行动,就是智者。凡事有始有终,方为有成。
-
重新发现台湾:改变中日关系史的牡丹社事件书摘办理通商事务兼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曾与西方各国以及日本多次接触谈判,感受特别深刻。他体会到,处理国际关系最终要凭借一国之实力。
-
张居正的悲剧:中国历史上的财政改革怪圈书摘如果体制真的松懈,实际松懈下来,真正占到好处的也不是老百姓。所以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个无解的问题。
-
词与孤独: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书摘在他的眼里,妻子似是曹植当初偶遇的那位洛水神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中国古代的传统里,没有哪个文人会为妻子写这样的诗词。哪怕他们真心相爱,也必须在礼制的规范中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
遇见夏威夷之东西方文化:一条蜈蚣撕开的裂口书摘中美历史最悠久的新闻界交流项目“帕文奖学金”,已经有了35年历史。每年从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中国媒体选出4至6名英文记者,到夏威夷访学交流。2015年8月,我来了。
-
故乡,那个在心中始终有独特意义的地方书摘祖坟还在老地方,旁边又添了新的坟。两兄弟跪在坟前号啕大哭,村里人跑来叫阿公,这样才相认。
-
当代欧洲形象的自我理解:欧洲有文化认同吗?书摘如果“认同”一词是从此时开始在欧洲的文件中出现的,那么就可以断定,欧洲并没有一种认同,但它很想要一种认同。
-
透过这些手帖,领略魏晋名士率直任诞的生活方式书摘顾荣与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是稳定南方政权最关键的人物,顾荣这些南方旧士族,在北方做官,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在政权斗争夹缝里求生存,饱受委屈。
-
为己之利:解读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中国知识史书摘中国的自然法并不强调道德的秩序和自然的秩序必然是合一的,因此对缺乏道德意义的自然秩序不仅没有兴趣,甚至认为是怪力乱神,把它放在自然法的范围外面。
-
意识的奇迹:不同时间维度中存在的可能性书摘事皆为具有不确定性而连续变化的经验,生活的可能性也就不可能超越经验世界,这意味着,可能性的形而上意义不在于超验性,而在于超现实性,即超越了此时此地的现实性。
-
重审西方悲剧,在中西对比中还原古希腊的文化场域书摘他们在一种神话性的思维方式中,是在把自己所要反抗的原初对象,以及在这种反抗的过程中,又意外形成的前所未知的阻力,全都看成是受到了“命运”的捉弄。